南国江山

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乱(2/3)

br>
    “什么?主动来归顺!”李简、江梦孙二人顿时愣住了。

    吴国这些年虽然声势浩大,甚至福建的王审知都在吴军的威压之下不得不选择投降;但在吴、梁边境,那些普通的士人或许有一些主动来投的,但那些地方将领却是没有一个主动归顺的。

    若是这个自称刘行琮的使者带来的消息为真,那就会给梁国官员将领开一个主动南投的先例,这自然是一件大事。

    二人顾不得再争吵,连忙命人将那使者带来询问。

    原来,去年的时候朱温就将蔡州刺史张慎思召到了洛阳,不过之后却一直没有让他回镇蔡州,又没有派遣新的蔡州刺史前去接任。

    时间一久,下面那些掌握了兵权的将领们自然就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不过之前梁国声威尤在,即便那些将领们有什么野心也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但如今,随着高邑大败的消息传来,尤其是李存勖接着又率领晋军南下猛攻河北,使得整个梁国朝野震动。

    在这种情况下,蔡州的右厢指挥使刘行琮就没有了顾虑,开始筹谋着发动兵变,自己来当刺史。

    不过刘行琮也知道,即便如今梁军衰微,实力大减,但就凭他自己手中这点实力想要与梁国对抗显然是找死,所以刘行琮决定投靠吴国,引吴军来对抗梁军。

    听完来使的目的之后,江梦孙还在暗自沉思,李简却已经喜形于色了。

    如今的寿州没有大的战事发生,相比于南方的激烈战事,这里想要立功实在是不容易,所以李简自然是非常重视这次机会。

    “李都督,本官觉得刘行琮突然来降,此事真伪未知,也有可能是敌军故意设计引诱我军,然后暗中设下伏兵。所以在下还请都督谨慎行事!”

    见了李简的神色,江梦孙连忙劝道。

    虽然说如今的吴国文武分离,而且武将也不再论品级,只论军衔,但大多数人还是会下意识的将两者进行对比。

    一般来说,刺史的级别大致与都指挥使相当,而巡抚的职务才能与都督相当。

    所以江梦孙的职务应该比李简还要低了一点,再加上他的资历威望更是远远不如,所以说话时自然对李简极为客气。

    “谨慎行事?江使君不知兵,所以还是不要掺合到军务中来吧!”李简不悦道。

    “都督,在下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也读过一些兵书,懂得行军打仗需要谨慎行事的道理。”

    李简摇摇头道:“兵家之事,有时候固然需要谨慎,但更多的时候却要果断出手,若是一味的谨慎小心,再好的战机都会失去,那样还指望打胜仗吗?”

    江梦孙无奈,他毕竟只是一个文官,最多能管到厢军,对于禁军的行动他却是没法干涉的,更不要说李简在吴国的地位还在他之上。

    “那么都督想怎么做?”

    “还能如何,直接出兵蔡州,若是有刘行琮的帮助,我军能够轻易控制蔡州!到时候就算要给刘行琮一些好处,甚至是任命他为蔡州刺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简道。

    “都督不打算向大王请示吗?”

    “来不及请示,行事必须要快,蔡州那边的局势十分复杂,有野心的可不是刘行琮一个人,若是不尽快出兵,谁能知道蔡州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李简郑重说道。

    虽说如今吴国重视军法,要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应该向枢密院请示,不过一些紧急情况自然要临机决断。

    “既然李都督已经决定了,那么本官也就在此祝都督一切顺利吧!”江梦孙道。

    李简点点头:“从寿州出兵的话还是太慢了,本将准备发军令,让驻守光州的王安直接领兵前往蔡州,寻机夺取蔡州!”

    ……

    蔡州位于淮西,乃是沟通江淮与河洛的交通要地。

    不过此地民风彪悍,当地的节度使更是桀骜不驯,叛服不定,在中唐时期就是朝廷大患;为祸之烈,更在河朔三镇之上。

    当年中唐名将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就发生在这里。

    到了晚唐时期,著名的吃人魔王秦宗权同样以蔡州为老巢,为祸各方,使得中原、江淮等各地深受其害,更是极大的影响了唐末天下大局的发展。

    随着朱温击溃秦宗权,彻底占领蔡州,此地才算是平静了不少。

    不过或许是蔡州风水不好的缘故,驻守蔡州本地的将领依旧继承了他们“祖辈”叛服不定的传统。

    如今朱温的势力不过是稍微出现了一些颓势,那些心怀大野心的将领便开始各怀鬼胎起来。

    在前刺史张慎思前往洛阳觐见朱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