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第四百七十一章功亏一篑(2/3)

反更只是王存自己上位的踏脚石而已。

    二月初七,刘行琮在蔡州城中起兵造反,准备先发制人干掉顺化军指挥使王存。

    然而这次造反在一开始就出现变故,暴乱的士兵在失去约束后,并没有按照刘行琮的命令去攻打顺化军营地,而是立即冲上街头四处抢掠。

    这也是每次兵乱时基本都会发生了事情,受到伤害的往往都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可惜没有谁愿意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在兵乱的第二天,当刘行琮终于收拢士兵,准备进攻王存的时候,他的心腹部将王行突然背叛,趁着他没有注意时将其杀死。

    接着,王存又出来招抚刘行琮的余部,并且宣布这些乱兵们在之前一天里抢到的东西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而跟随刘行琮造反的将士也得到了既往不咎的保证。

    这两道命令一下,那些本来还因为主将被杀而感到人心惶惶的造反将士们顿时欢声鼓舞起来,再也没有谁会提起为刘行琮报仇之类的话。

    不仅如此,王存的部众也开始加入对百姓的劫掠中来。

    他的手下人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发财时机,结果城中百姓再次遭受横祸。

    到了兵乱的第三天,王存这才下令整顿秩序,严肃军令,并且派兵巡视街道,禁止任何人再度抢掠。

    到这天晚上时,蔡州城中的动乱完全结束,那些刘行琮的心腹部将不是被杀,就是被王存收编。

    这场只持续了三天的闹剧就这样以极快的速度结束了,除了一开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士兵都在忙着抢掠。

    最终王存成功掌控了整个蔡州,将士们也跟着发了一笔大财,算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唯有城中百姓和已经死去的刘行琮倒了大霉。

    而此时,王安率领的五千吴军才刚刚到达新蔡,距离蔡州还有一百多里路程。

    得知蔡州城中的变故之后,王安除了感叹一声“刘行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的兵力毕竟只有这么点,想要攻城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至于等待后续的李简再发兵前来,只怕那时候梁军的后续军队也到了。

    不过到底还是心存着一丝侥幸,所以王安并没有立刻撤军回去,而是暂时驻兵在新蔡城外,想看看还没有新的变故发生。

    可惜在几天之后,蔡州城中的局势完全被王存所掌控,并没有出现新的机会。

    倒是留守开封的博王朱友文在得知蔡州变乱的消息后,立即就发兵讨伐,可惜后来被朱温派人制止了。

    对朱温来说,王存虽然是打着镇压刘行琮暴乱的名义起兵的,不过他的心思到底如何,朱温自然也明白。

    但就如同王存所预料的那样,此时朱温若是对蔡州逼迫得太紧,那么蔡州就有可能倒向吴国一方。

    所以朱温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任命王存为新的蔡州刺史。

    到了此时,蔡州局势尘埃落定,吴军也没有了继续入侵的立场,只好撤军回去。

    ……

    蔡州兵乱的消息迅速被传到了金陵,引得朝堂众臣一个个都叹息不已,觉得如此良机却最终功亏一篑,实在有些可惜。

    不过在众臣的叹息之中,也有人看到了一些不同之处。

    “大王,各位大人,此次蔡州变乱虽然的确可惜,不过诸位也没必要太在意!”郭崇韬捋着下巴上的一小撮胡须,脸带笑意向众人说道。

    陈彦谦也向众人大声道:“不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一次仅仅是一个高邑之败,就使得蔡州出现动荡,那刘行琮更是有意主动来投。”

    “虽然这一次失败了,不过等以后梁国势力更加衰落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人主动归顺我朝的!”

    众臣听了脸色才好了许多。

    的确,如今梁国大致上还能维持稳定,再加上朱温还在,梁国自然难以乱起来。

    但将来朱温不在了,梁国失去了这位枭雄的带领,其局势必然会更加动荡。

    别的不说,杨渥就知道历史上在朱温被其子所弑后,梁国内部为了争夺皇位曾经有一段剧烈动荡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晋军固然是趁机大举入侵,一连夺取了大片梁国领地;梁国内部更是人心惶惶。

    在梁国与吴国交界的地区,就有不少人主动南投,其中就有一些乃是梁国的地方官员。

    所以说这次蔡州之变的确只是一个开始,将来这种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看来对朝中众臣来说,他们虽然看着吴国一日日的兴盛起来,但“中原”这个概念对他们还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让他们下意识的觉得梁国就应该代表着强盛,以至于还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