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

第一零二章 刺客(二)(3/4)



    原来,这高粱已经在华夏推广了吗?

    这个他倒是不太清楚。

    “叔治,如今收集蜀黍种子,恐怕也来不及吧。”

    王修笑道:“公子不必担心,这蜀黍的种子,我倒是有一些。

    早年间我游学北疆,见蜀黍在北疆颇盛,而且产量很大,便动了心思,想要在北海国推广。

    只是北海一直是以粟、黍为主,想要让大家改变习惯,有些困难。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家中田庄始终蜀黍,从最开始失败,到如今产量已逐渐稳定,所以也积攒下不少种子。这蜀黍不合北海国人所喜,但公子既然决定屯田,倒不妨在屯田中推广。”

    王修从最初和刘闯有些敌视,到如今渐渐合作,也是经过郑玄的调解。

    而且,刘闯身份已经确定,王修也不想做那出头的鸟。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事情,这关系也就慢慢亲近起来。如今,刘闯在郑家别院议事的时候,王修也会前来旁听,有的时候还会拾遗补缺。

    刘闯大喜,连连点头。

    “既然如此,我可高价向叔治购买种子。”

    “诶,这又算甚事情,公子所为,也是想要造福一方。

    明日我就派人从老家把黍种送来,以配合公子屯田义举……不过,我还有个请求。本来,今年我也准备在高密城外进行屯田,可惜对此事却不甚了解。既然公子这边已经有了充足准备,可否将高密一并纳入屯田?”

    其实,高密的情况和东武等地差不太多。

    在潍水和胶水之间,由于连年战乱,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废弃,荒芜。

    去年,曹操在兖州屯田成功,也使得王修动了心思。可凭他这一县之力,根本无法组织起屯田。这种事情,必须要有专人来进行负责。而王修根本抽调不出人来,为此事投入精力。

    刘闯手下有人,更有兵马作为依仗。

    流民若是敢闹事的话,势必要面临刘闯惨烈报复。

    王修自知道刘闯准备屯田后,便琢磨着想要和刘闯一起兴办此事。

    今听到刘闯为作物而忧愁,王修便有了主意。他以蜀黍种子为敲门砖,获得刘闯的支持,也算是放下一桩心事。

    在送走王修之后,刘闯又和步骘吕岱商议很久。

    根据高密、东武、胶州湾等地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的特点,刘闯又结合后世的塘基农业,尝试推行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不过,这种耕种方式还需要慢慢琢磨,至少在今年,很难推广开来。

    刘闯现在有这个时间来进行研究,所以对此也不太担心。

    不过,王修的话,倒是给了刘闯一个很好的建议。

    在后世,提起高产作物,许多人也仅限于那么几种,而且很多品种,在这个时代还未引入。

    可实际上,华夏本土也有很多高产作物,只是不为人所知。

    特别是在北疆地区,很多高产作物已经开始推广,但知者甚少。刘闯和步骘等人商议了一下,决意等麋芳回来,就让他开始着手安排此事。高产作物,在这个时代,可比之珍宝。

    和步骘等人商量妥当后,刘闯准备出门。

    他想去看看在城外修建的高炉作坊。

    费沃在来到高密之后,就建议刘闯在潍水河畔修建一座高炉作坊,可以用来打造兵器器械。

    而刘闯,这时候也有很多想法,需要借此机会来进行试验,于是就下令,命许褚在潍水大营旁边修建作坊。把作坊建在军营旁边,也可以更好的进行保护,同时也便与刘闯进行研究。

    只是,刘闯才出门,就遇到诸葛亮从外面回来。

    “孟彦哥哥,这是要去何处?”

    “哦,我正要前往作坊,看看费沃他们那边的进度如何。”

    “同去,同去!”

    诸葛亮一听,就来了精神。

    刘闯见他兴致勃勃,也不好拒绝,于是便点头答应。

    他带着诸葛亮走出别院大门,早有周仓带着二十名飞熊卫等候。

    就在刘闯准备上马的时候,忽听一阵敲锣打鼓声传来。从长街的尽头,行来一支队伍,披红挂彩,看上去好像是一支迎亲的队伍。刘闯并没有在意,便拉着诸葛亮到一旁,想要把对方让过去。

    他站在路旁,饶有兴致的看着那支队伍越来越近。

    忽然间,就听有人大喊一声,“杀死闯儿,休放他走。”

    原本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突然间变得杀气腾腾。百余人齐声呐喊,抽出短刀兵器,便向刘闯冲来。刘闯吓了一跳,忙一把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