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黄巾

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1/8)

    三、除九卿外的其他诸卿

    1,执金吾

    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执金吾的官吏:

    执金吾,秩俸二千石。

    中垒令,

    中垒丞;

    寺令,

    寺丞;

    武库令,

    武库丞;

    都般令,

    都般丞;

    式道左中侯,

    式道左中丞;

    式道右中侯,

    式道右中丞;

    左京辅都尉,

    左京辅都尉丞;

    右京辅都尉,

    右京辅都尉丞。

    2,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原为将作少府,本是从少府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掌治宫室。

    将作大匠的官员:

    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银印青绶。

    石库,

    东园主章,

    六章长丞,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3,大长秋

    大长秋是后宫皇后的官署,秩俸二千石。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武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方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