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李青山

第十二章 一朝入还虚(老道士往事三)(2/3)

却死读书不肯学武,小儿子又天生阴脉,体弱多病。

    张云舍听闻,心中一喜,已有着落,于是急忙赶往江南郡赶去。

    若想打听消息,哪里最好?当然是就是酒肆茶楼、街头巷尾。张云舍寻了一家最热闹的酒楼,寻了角落一处桌子坐下。刚坐定,就听到隔座一群江南口音的食客在七嘴八舌议论。

    为首的一汉子说到:  “你们听说了没有,上官家那个大儿子,读书读傻了,关起门来死活不出来,任是谁喊他都不开门、不搭理!”

    另一汉子干了一杯酒,瓮声瓮气说道:“可不是嘛,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谁人不知。据说上官朝列以为这大儿子干傻事,于是破门而入,却看到他儿子在房里,将书堆成山屋子一样高,自己坐其在上面,不言不语,不眠不休。真是读书读傻了!”

    “打扰了,请问上官家那大儿子,这样是第几日了?”说话的并不隔座的那一伙人。张云舍循声望去,看到不远处的一张桌子,那里坐着两个中年汉子。那两人丰神奕奕,其中一个剑眉入鬓,双眼璨璨如星。后面一个,身材魁梧,方面大耳,浓眉大眼。

    原先说话的大汉见到这两个中年汉子非一般人物,于是答道:“具体也不太清楚多少日了,听他们讲大概也有九天九夜了吧!”

    另一个汉子接话说道: “是有九天就夜了。上官家在江南郡这么出名,无人不知,因此早就满城都知道。唉,可惜了上官朝列老英雄,家中世代为武,是响当当的武林世家。生了两个儿子,本该也是练武,可以成为英雄好汉。偏偏生出的儿子一个也学不上武功!”

    “可不是么。特别是那大儿子,本来四肢健全,偏偏不学武,去学文,真是脑子有问题!”

    “唉,堂堂武林世家,大儿子只顾读书,小儿子天生体弱。真是不幸。”

    张云舍句句听在耳内,匆匆忙忙吃完,丢了几个铜板给小二,拉住小二悄声问道:“小哥,他们所说的上官家,是在哪?”

    店小二收起铜板,笑眯眯答道:“城东最气派那一家就是。道长,你是只学经文的么?我看你文质彬彬。我和你说,上官家大爷最喜欢学武之人,最讨厌学文之人。我看你莫要去上官家触霉头!”

    张云舍嘿嘿大笑,说道:“无妨,我能文能武!”说完,赶忙朝着城东走去。

    果然,远远瞧见一处气派的房子。他慢慢走过去,正到门口,忽然天上风起云涌,云彩大盛,气象万千。上官家那朱漆大门打开,迈步走出一个国字脸、朗目疏眉的儒生,仰天大笑,高声念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谪仙人,谪仙书,谪仙事,果然妙啊!”

    张云舍见状,也运起还虚境的太虚太玄功,身边也是云泽蒸蒸,高喊到:“我师曾言东州上官家少年要由文入圣,如今亲眼所见,可见天机玄妙。恭喜恭喜!”

    那儒生闻言,诧异望着张云舍。两人对视了数秒,文人见文人,也无需对话。随后,两人仰天大笑,并肩朝外走去,迅疾如风。

    刚要出城门,两个中年汉子斜角里站了出来,其中为首一人高声喊到:“两位圣人,这是要去哪。何不等等我二人。”

    张云舍和儒生停住脚步,循声望去。张云舍微微诧异,原来那两人正是在酒楼中见到的那两个。那两人见张云舍和儒生站住脚步,悄声说道:“移步说话,随我来。”

    说完,两人纵起,笔直越过了墙头。张云舍和儒生对视一眼,也纵身跟上。四个人一前一后,很快来到一处山岗上便停住了脚步。

    那两个中年汉子转过身来施礼。为首那剑眉入鬓的汉子,说道:“恭喜道士张云舍,儒生上官经纶,近日里先后入圣!两位入圣,真是难得一见的异象,也是我九州正道之大幸也!”

    张云舍和儒生上官经纶面面相觑,大为惊讶眼前的中年汉子如何得知他们的名字,以及知晓他们的修为突破之事。要知道,他们的修为突破也是很隐秘的事情,从没外宣。

    只见那汉子继续说道:“这位是吴十步,嗜武成性,武功也有大突破,我称其为武圣。”他指了指身旁的浓眉大眼男子,随后又指着自己说道:“在下东方雄。多年游历天下,也略懂观星相、医卜,是以观天象而略知天下事。如今天下大势,两位不知是否愿闻我详说?”

    张云舍和上官经纶点点头。

    东方雄朗朗说道:“两位均是好读书,有仁义,养浩气,想必是以扶危济世为己任。可当今天下九州之内,尚武斗狠,帮派、宗族、山门林立,各据一方,时常厮杀吞并、弱肉强食,百姓常受牵连,每年上交宗派的赋税极为繁重,生活苦不堪言。且寻常百姓难以习武,性命常如草芥。尤其是那魔域,行事古怪,凶残成性,作恶多端,最让人痛恨。宗门斗狠,魔域凶残,百姓受苦,此乃当今天下情形。而小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