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零九 太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3/3)

r>    一旦有多少学科考试不合格,就予以退学,剥夺太学学籍,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地方,不管你是谁。

    之前有礼部和吏部官员的儿子因为学习不认真,考试多次不及格,被第二次就任太学祭酒的袁嗣以冷面不留情的态度予以罢黜,赶出太学,剥夺了学籍。

    科举考试制度下,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是获得学籍,你连学籍都被剥夺了,还想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事情一出,现任官员们也看清楚了,怀抱着当官的儿子一定能继续当官这样的想法,他们是大错特错了。

    科举改革之后,魏帝国做官就两条路,要么本身官职够高或者立功大得以封妻荫子,要么就是科举考试。

    这两条路走不通,不管你是谁都没办法做官,老老实实当你的平头老百姓。

    总之这个事情一出,太学学风立刻变得特别严谨。

    那些往日里略有些嚣张浮夸的二代三代子弟们也夹起尾巴死命读书学习,削尖了脑袋和天下所有读书人竞争科举考试的席位。

    基本上太学内是一月一小考,一季一中考,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期间夹杂着某些教师临时起意的考试,不及格的次数只要积累够了,立刻退学,剥夺学籍,没的说。

    失去太学学籍,是否还能入学其他学宫、学校,重新拿到学籍,那都很难说,反正至今还没有失去一次学籍之后第二次得到学籍的。

    没有学籍,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就没了。

    这种规定震慑人心。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