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杨钊入相(2/3)

圣上驾到!”

    远方宦官一声高喝,李林甫连忙收敛心神,垂手而立,片刻,精神抖擞的李隆基快步走来。“臣参见陛下!”

    “相国不必多礼,请到房内详谈。”

    李隆基走进了书房,书房里已经收拾好了,干净整洁,空气十分清爽。他满意地点点头,坐了下来。

    “给相国也铺个位子。”

    “臣谢陛下。”

    两名宦官抬来一只小木榻,又铺上席子,李林甫也坐下,他立剪道:“臣是为了南诏之事来见陛下。”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尖道:“爱卿有什么建议,请说?”

    “陛下,臣不赞成与南诏讲和。臣以为南诏坐大已成为我大唐严重的威胁,这次南诏谋反看似因为张虔陀辱阁逻凤之妻所致,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臣相信,阁逻凤早有谋反之心,陛下。除恶务尽。我们应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南诏坐大。”

    “相国,这件事联和你的想法就不同了,南诏坐大固然令大唐烦心。但吐蕃才是大唐真正的威胁,南诏不过是边陲小国罢了,它的存在还能替大唐抵御吐蕃东扩,可谓有失必有得。只要把它控制好,让它老老实实替联守边陲,也是可以,而且杨国忠在军报中也说了,若把南诏逼迫太甚,一旦它投向吐蕃,那就得不偿失了,相国,杨国忠这次可比你看得深啊!”

    李林甫听圣上贬自己而褒杨国忠。他心中忿然,便道:“陛下,臣仔细看了军报,唐军在姚州大败南诏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进击洱海。这个时候,南诏还来不及向吐蕃求援。可是唐军却在姚州停驻了半个月,以致丧失战机,臣以为其中必有原因,臣建议派御史前去彻查此事”

    不等他说完,李隆基便不耐烦的打断了他的话,“相国想得太多了

    打仗不是你想得那样简单小军报也说了,南诏痒气遍布,瘦病流行,所以才驻兵不,这是有原因,大训旭小打仗不易,不要动不动就派御史毒杳,再说安禄山、憾啧绷在外打仗,联也没见你说要派御史去查。为何偏偏对联的国舅这么苛刻?莫非你有什么私心?”

    李林甫吓得连忙跪下,磕头道:“陛下,臣绝没什么私心,只是南诏之事陛下忧心了几十年,这次终于等来了机会,臣想一举解决南诏之患。”

    李隆基脸色稍兼,便摆摆手道:“相国处处替联考虑,联心领了,近来相国的身体不太好,联想可能是国事太重的缘故,联考虑再添加两三名相国,替相国分担点国事,相国以为如何?”

    李林甫心中一惊,终于来了,他连忙道:“陛下,臣倒有个想法,不如让太子也参与一些国事的决断,让太子多积累一些从政经验。为将来大唐的持续繁荣打下基础,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林甫说这话的时候是低着头。没有看见李隆基的表情,但旁边的高力士却看得清清楚楚,李隆基的眼中却闪过了一道细微的杀机,他心中大急,这个李林结怎么糊涂一时,竟让太子处政,难道不知这是圣上的大忌吗?

    李隆基眼中的杀机一闪而逝。他淡淡一笑道:“联也想过让太子替联分忧,只是联知道太子身体赢弱,不宜劳累,所以联才不提此事,就让他好好再将养两年,把身体养好再说。”

    “是!臣遵旨。”

    李林甫暗暗长叹一声,看来用太子来对付杨国忠不是那么容易。这时,李隆基又从御案上取过一本折子,笑道:“这是高仙芝上的奏折,吐火罗藕师国勾结吐蕃,断了个失密到小勃律的粮道,高仙芝欲打揭师国,彻底将吐蕃势力赶出吐火罗,正好南诏叛乱平息,联没有了后顾之忧,联已决定批准高仙芝的请求。兵吐火罗,另外,李庆安那边也要催促他尽快备战。”

    “臣遵旨!”

    李林甫走了,李隆基坐在御书房里阴沉着脸,这个李林甫越来越大胆了,居然敢提太子监国,和太子斗了这么多年,难道他最后变了性子?枉费自己对他一番期望,看来这条狗真的老了,打虎还看亲兄弟,这话不错。还是国舅靠得住啊!

    李隆基提起笔在高仙芝的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忽然,他一用劲。“咔嚓”朱笔在他手中折成了两段。

    高力士吓了一大跳,他一句话不敢多言。有的事他可以进谏。但现在不能。现在一颗小小的火星都能让圣上燃起滴天怒火。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杨花花娇媚的声音,“恐下在吗?”

    高力士一颗心蓦地松了。她来的太及时了,简直比甘霜还宝贵,果然。杨花花的声音传来,李隆基的凝重地眉头顿时散开了,透出了一丝喜色,高力士心领神会,立刻跑出去道:“陛下在,夫人请进。”

    杨花花户阵风似的走了进来。一双桃花眼膘向李隆基,娇嗔道:“妾身家里没有米下锅了,家里人饿的面黄肌瘦,我眼巴巴来求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