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权争霸

737.赵破匈奴(1/2)

    战争进行到了白热化,赵国骑兵两翼即将合二为一,合围匈奴的这十万军团。

    而此时伏高也后悔没有听自己儿子伏山的话,如果听伏山的话,不贸然进攻,而是选择慢慢推进,即使败,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伏高能感觉到两翼只要彻底合围,他的军队基本上是被消灭掉,十万大军可能全部命丧这长山谷。

    而伏高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匈奴军团的士气提升,依靠匈奴最原始的力量,野性战胜敌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伏高依然是坚信着这个道理,虽然他被赵军围困在这长山谷,而且还没有后勤的保障,但是他相信依靠强大的勇气,是可以战胜这股赵军的。

    李牧的副将司马尚看着李牧说道:“将军,我觉的我们没有必要这种死战敌军,敌军被我们围困在长山谷,我们以逸待劳,对方没有了后勤,必然会败之!”

    李牧听到后点了点头:“但是我军已经合围了,如果明天出现不了太大的效果,就依将军之意,困战匈奴!”

    李牧知道这股匈奴军团已经是翁中的鳖了,宰杀他只是时间问题,只是现在考虑的是怎么个宰杀才是最合适的,才是牺牲最少的。

    翌日,激战了一天一夜后,匈奴军团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被阻击在长山谷,而且是先锋行军,没有后勤保障,一边抢一边进攻,完全是游牧的打法,机动性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李牧要选择在长山谷打的原因,长山谷虽然是一个平原,适合匈奴的骑兵作战,但长山谷旁边也有山,能阻拦匈奴的机动性了。

    让其骑兵也只能在山谷一代游击,只要有了局限性,那么李牧就有效的拦截匈奴军团。

    这次匈奴无法发挥出他的优势,反而赵国军队却发挥出了他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武器,与赵国重步还有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给匈奴很沉重的打击。

    唯一遗憾的那就是赵国无法在韩国哪里购买大量的弩车箭矢,这些箭矢还是曾经与韩国结盟的时候,韩国送的,如今韩国崛起,成为一方小霸,他们和赵国也有着一定的敌对关系,韩国不可能在支援赵国了。

    这让李牧深深的体会,为什么韩国只有那么一小快地,而且还处于战略核心要地,为什么还能在这里持续存活了,这完全是韩国有着精良的兵器。

    这也是韩国为什么敢叫板秦国的原因,秦国固然强大,有着完善的系统与强大的后备储蓄,但是面临韩国,他们依然是很难前进。

    秦国估算过,要灭韩,需要举国之力,才可以一战灭韩国,胜利了,兼并韩国,但是数十年内,秦国无法恢复过来,所以秦国走的另一条路,那就是蚕食韩国。

    一战败韩,但不灭韩,让其无法崛起起来,势力渗透韩国,让其再也无法成为秦国的对手。

    基本上与灭韩无疑,只是一个是快速灭韩,一个缓慢灭韩。

    李牧深深的吸了口气:“韩国变强,比秦国对于我们的威胁还要大!”

    “此战结束后,我要给主父说下,韩国的问题!”李牧看着司马尚说道。

    战争进行了五日,匈奴有些支撑不住了,而伏高也是筋疲力尽,他此时看前方都出现幻象了。

    伏高感觉到如果在突围不出去,等待自己的那就是灭亡,十万匈奴兵团都会损失在这里。

    匈奴不是九州,匈奴虽然是好几百个部族组成,但是他们的人口最多也就是与一个诸侯国持平。

    十万大军的损失对于匈奴而言是十分的大,这一切失败都只能怪他指挥不力。

    看着前方,他看不出离开的希望,他能感觉到自己要灭亡了,在想想即使出去,十万大军能剩下多少人呢?他还有何脸面去面见冒顿单于与他的上家部族乎衍家族呢?

    想着想着,伏高闭上了眼睛,握着弯刀冲入赵军的核心部位,即使无法赢得战争,那就华丽的战死。

    他独自一人冲入赵军的核心位置,而他的部将喊道:“大将军不可!”

    但是伏高已经进入了,他进去后连斩三人,但最终被长枪贯穿了身体,倒在了地上。

    匈奴大将伏高就此战死在这长山谷,主将死了,匈奴人有的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有的人死战。

    在伏高死后的第二天便结束了,赵国赢得了长山谷的大胜,匈奴主帅战死,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人,他们皆以投降赵国。

    对于匈奴人,李牧选择的是收编的方式,毕竟伐齐之战,赵国损失了很多人,收编匈奴人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匈奴大将伏高的儿子很快得知了自己父亲战死的消息,他此时已经深入赵国境地,但他知道呆在这里肯定会全面溃败。

    他看向面前的部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