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

五百七十七、自杞对策(3/5)



    如果说段家与高家乃是白蛮杰出代表,那么自杞国则是乌蛮之中的杰出代表。

    高家取得大理实权之后,打算向大宋学习,真正统一大理,后来出兵乌蛮。

    从大理国层次而言,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对于乌蛮部落而言,这是摧毁他们部落势力的坏事。

    在大宋元符三年(1100年),为反抗大理国高氏强占滇东三十七部的土地,师宗、弥勒、吉输等部在首领自杞的领导下,联合滇东彝族三十七部建立了自杞国。

    这些自杞国,乃是后世彝族人祖先。

    这个小国其实地盘不小,一部分在云南东南部,一部分在贵州西南部,势力范围西达安宁;

    东达广西红水河,北括曲靖市全部抵北盘江,南则囊括红河州、文山州全部直抵马关、麻票坡等地,首府必罗笼也称弥鹿城(现在云南省泸西县金马镇)。

    立国之后,自杞国只是自立为国,但是没有承认。

    大理认为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当然不会承认它。

    怎么办,自立为国不是办法,得让人承认才行。

    哪个承认才好,当然是大宋。

    于是自杞国派遣使者来到大宋,请求大宋册封。

    凭借自杞国使者使出再多招数,大宋结果还是没有册封。

    大宋理由非常简单,大理已经册封了,所谓的自杞国不过是它下属而已,怎么能够册封呢。

    大理国与大宋一直友好,大宋这样做不是自扇耳光吗?

    此时,国王郍(那)句眉毛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刚才一个宫女给他送上洗脸水不小心掉在地上,毛巾及热水掉在大理石的宫殿地面上,那个宫女被杖十下,其余宫女及太监大气也不敢出。

    郍句三十出头,身形高大魁梧,浓眉大眼,古铜色皮肤,鼻直口方,头巾卷起戴着锥形的尖帽,给人一种感觉他的脸非常修长。

    他在案桌不停看《大宋中华报》《战争说》及这次关于嘉定战报,对着兵部尚书郍号说道:“立即通知三十七部鬼主,到都城来商议。”

    自杞国崇尚鬼,自称为鬼主。

    大部落设大鬼主,小部落设小鬼主,鬼主即部落首领也。

    自杞国与大宋的中.央集权政坛制度不同,实行的是部落议会制,类似古希腊及拜占庭类似的城邦制度;

    三十七部是自杞国的政坛基础,国王非常苦逼,仅仅相当于部落联盟议会长;

    凡重大事情皆由部落首领招集部落成员举手表决决定,国王仅仅起一个召集作用,代表各部的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

    此外,国王除了在分配时以各部出力的多少进行按劳分配,此外便没有其他任何特权:

    如果说大理国的朝廷多多少少还有实权,那么自杞国的国王更惨,仅仅是国家统一象征而已。

    自杞国其实是穷山恶水,粮食产量堪忧,按理说应该特别贫穷,其实恰恰相反,却特别富裕。

    楼兰与高昌也是沙漠之地,但是极其富裕。

    为何会这样呢?乃是丝绸之路的缘故。

    大宋自从西域丝绸之路被西夏阻断之后,重新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这一条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自杞国、大理国、蒲甘、天竺,最后到达大食。

    与楼兰高昌这些西域小国不同的是,而自杞国不但把大宋的仙皂、仙炉、仙炭、茶叶、食盐、丝绸、瓷器、汉文书籍等输往大理、丽江、薄甘(缅甸)乃至天竺,更是把大理的战马转卖给大宋。

    俗话说,久病成医,久马则马术。

    自杞国长期贩马之中,竟然还总结出了一套相马术、养马术和长途护马术,形成了系统的战马文化。

    与楼兰高昌这些小国国小力弱不同的是,自杞国不但地盘更大,而且兵力强悍得多。

    自杞国的军事制度与胡人有些相像,“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民兵制度;

    自杞国用军勇猛,“前面伤刀箭者许将息,傥背伤刀箭辄退后者即用刀砍其背”;

    由于实行兵民一体的制度,自杞国国小却兵多,有步兵十万,骑兵一万。

    自杞国还有一个特色,由于爱大理影响极大,与佛非常有缘。

    这一点从姓氏可以看出,总是带一个阿字,以阿弥陀佛、阿波罗、阿湿卑、阿逸多等佛名的“阿”字起头的则比比皆是;

    不但姓名与佛有缘,领地更是与佛有缘,每个鬼主都在自己的部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寺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