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

122(3/3)

br>    “秦先生,当初为什么没娶从小就过了六礼的娃娃亲呢?”

    “嗨!还不是让玲子给闹的!她非说我家穷,不肯嫁过来。对了,玲子是我前未婚妻的小名。”

    “哦!这是女方嫌贫爱富啊!”

    “可不是!这样的女子谁敢娶?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屏风后的二姨太气好悬没冲出去,最后被香草和香莲给死命的拉住了。

    开玩笑!坏了二爷的好事,二爷第一个饶不了的就是她小香草!

    “秦先生是受委屈了!那为什么秦先生家不退婚书呢?你家不退婚书,那你的玲子这不是,就不能嫁人了嘛?这不是耽误人家小姑娘吗?”

    “当时正赶上革命党进京,我家兄弟又参加了革命党,家里人每天都胆战心惊的,就怕皇上秋后算账呢,那还顾得了那么多?她自求多福吧!”

    这是个自私的,为了安全保命没顾上,也是个理由。无可厚非!

    “那后来稳定了,你怎么没去退婚书?”

    “怎么没去!后来我要娶妻了,想起还有婚书没退呢,就赶忙进京,一打听,人家攀上某个高枝了,给人家当妾去了,这倒省事了。”

    晕!不能再问下去了,再问下去二爷前身那狗屁倒灶的事就全翻出来。

    这下二姨太叶燕玲该听明白了吧!你还等个屁呀!人家孩子都仨了。

    人家当初就没打算娶你!

    还傻等个鸟!

    也是,三书六礼的时代,婚书是婚姻最有力的保障!它对男女双方都有约束力的!

    所谓的三书六礼就是中国传统的婚礼中,必须有三书和六礼。

    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种互相约束,也是一种礼法对婚姻的保护!

    孔圣人曰:“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聘者为妻,奔者为妾。”

    什么意思呢?它就是说,娶妻必须有三书六礼。

    在传统婚姻中,有三书六礼,才叫娶妻。没有三书六礼,就是私奔。娶回来的是正妻,奔过来的是妾室。

    就像现在的小年轻未婚同居的或未婚试婚的那就是“奔”,是小妾干的事,正经人家的女儿是不会干这种伤风败俗的事的。

    古代的时候,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个六礼而聘的正妻,其他的女人,再得宠也只能是小妾。

    就像二爷家这样!

    妻者,齐也,秦晋为匹,妾通买卖。正妻受礼法保护,没有犯大错不得随意休妻。妾是商品,等同于市场上的牛马,可以随意买卖。

    所以说,在中国古代早几千年就有妇女保护法了,当然,是礼法。

    哪像现在,离婚就跟脱了裤子撒尿一样方便随意。

    在过去,你没有七出的理由,你就是说破大天去,也不准离婚。

    当然这种婚礼制度毕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很多怨妇怨偶。

    但是~~~

    这种婚姻制度也最大可能的保证了一个家的完整性;

    最大可能的保住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最大可能的保证了文化传承的延续性;

    最大可能的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稳定性!

    谁反对?谁赞成?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