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忽悠记

第0529回:一触即发(1/2)

    第0529回:一触即发

    当何进从陛下刘辩处,愤愤而出的时候,何进就明白,自己虽然大权在握,风头一时无两,但对于彭羽依然无丝毫办法。

    不说刘辩对于彭羽一事大事化小,就连何太后不但未因此处置彭羽,反而将何进大骂了一通。

    何太后心中断定,此事必是何进所为!

    所以何太后不容何进分辨,就将何进骂的狗血淋头,要压彭羽岂能何进亲自出手?

    如此一来,岂不是自断臂膀吗?

    而且选择彭羽奉旨挥军从洛阳横穿的时节,这何进竟然要何太后对其治罪,何太后心中更是怒不可揭了。

    “愚蠢!”

    何太后怒气难平,此时彭羽奉旨挥军,正是兵多将广,威权最重的时机,也是皇宫最危险的时刻。

    若是彭羽稍有不臣之心,这皇宫、这洛阳岂不是危在旦夕?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千方百计拉拢彭羽的时刻,岂能此时去招惹领军大将?

    至于治罪,那更是笑话,何太后绝没有处置彭羽的心思,至少现在绝不能对彭羽动手。

    所以何太后闻听何进之言后,立即怒斥何进,并告知刘辩,此事不可意气用事,对待彭羽必须恩威并施,并且恩要多于威才可。

    刘辩本就没有处置彭羽的心思,得太后训示,更觉得心中有底,如此只是圣旨一道,斥责彭羽胡作非为,并将彭伯罚俸三年处理,更命彭羽戴罪立功,黄河以南皆受彭羽节制,并立即出军前往“河北”平乱。

    刘辩的“责罚”让朝野哗然。

    要知道,彭羽可是挥军包围了三位辅政大臣的府邸,这往大里说乃是图谋不轨,往小里说也是诛除异己,陛下怎能如此轻易就放过彭羽呢?

    如此一来,朝中大臣岂不是人人自危,谁敢再向彭羽说半个不字呢?

    所以在何进的推动下,数十位朝臣轮番向刘辩要求处置彭羽,而何太后与刘辩却不为所动,只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已。

    而旋涡之中的彭羽与彭派却颇为平静,似乎对此事视而不见一般,皆对此保持沉默。

    彭派表明上虽然不为所动,但私下里也做了两件事,正是这两件事,才使得何太后与刘辩坚定的支持着彭羽了。

    第一件事,是义父彭伯第一时间入宫向太后与刘辩请罪。

    彭羽乃是至孝之人,举世皆知,而彭伯入宫请罪,换句话说,刘辩更加断定此事乃是彭羽率性而为之事。

    属于一个意外而已,并非彭羽在其中有所图谋。

    第二件事,是彭羽借高望之嘴向太后及刘辩谢罪。

    如此一来,使得太后与刘辩大为安心,所以才会如此淡化此事,以免又节外生枝。

    而且从这整件事中,何太后与刘辩都看出了彭羽的弱点。

    此人权谋之低劣,简直有目共睹,皆心中感叹,此子的权谋实在是勇猛有余,权谋不足啊。

    换句话说,正因为彭羽弱点的暴露,使得何太后、刘辩皆对其防范之心大为降低,只要其依然忠于汉室,其他一切皆是小事耳。

    而何太后自然看得更远一些,你堂堂大司马、大将军待在洛阳,竟然连自己的安危都不能保证,如何降罪彭羽?

    既然对付不了,那就只能姑息!

    …………

    何府。

    何进怒气冲冲,怒气难平,自己堂堂大司马、大将军竟然被彭羽打到家门口,竟对其无丝毫办法,何进怎能不怒?

    可何进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妹妹与侄儿竟然不处置彭羽呢?

    而且自己大将军府被围,自己竟然只能躲在皇宫之内,这让何进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

    大将军何进滔天之怒,无处发泄,只能待在府中生着闷气罢了。

    突然,管家来报“大将军,董重与袁隗求见。”

    “哦?他二人来了?让他二人来吧。”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这句话用在何进、董重、袁隗的身上更是一点不错。

    董重道“大将军,彭羽在洛阳肆无忌惮,正因为洛阳之中的各将军皆不敢与彭羽争锋之故,如此,彭羽无论何时在洛阳,皆可以横行,此乃取祸之道,不可不防啊。”

    袁隗赶紧道“大将军,这彭羽区区数千兵卒就敢对我等动手,可这洛阳之中,何尝不是有数万兵卒?”

    何进眼中冒火“哼,这帮贪生怕死之徒,老夫定要将其全部撤换!”

    董重、袁隗闻言,皆面露喜色“大将军,吾二人可为大将军分忧,别人怕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