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2/5)

  沔水南北两岸的定军山、天荡山与其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可谓极天下之至险一地。

    汉中太守杨松站在关隘上,极目远眺河谷里的北疆军大营,神情凝重,忧虑不安。

    杨昂等一帮守将站在他的四周,低声笑谈,眉宇间并没有多少忧惧之色。

    益州有三大险隘,阳平、江关和白水,阳平关居首。凭此雄关抵挡北疆军,万无一失。

    “大哥,张任的军队就在走马岭上。”杨昂指着对面的山岭说道,

    “他在兴城关守了一天,在西亭守了两天,然后一口气跑到了这里。遵照大哥的吩咐,我没有开关,让他直接渡河赶到走马岭,驻守山寨。”

    “山寨里的粮食军械能支撑多长时间?”杨松问道。

    “至少三个月。”杨昂说道,

    “马岭山寨里一直驻有一部人马,屯有一年的粮食。张任率军进寨后,我们的人马就撤了回来。如果北疆军先攻走马岭,张任也无需担心,因为很快就要下雪了,北疆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杨松点点头。

    杨昂接着转身手指关隘南部和北部的两座大山,

    “张英带着军队守在定军山,袁约带着军队守在天荡山。北疆军只要攻打关隘,必遭四面围攻。”

    “北疆军有攻击迹象吗?”

    “还没有。”杨昂笑道,

    “昨天文丑、王当带着一队人马赶到关下,四处转了一圈,然后打马走了,估计是无计可施。”

    “不要大意。”杨松警告道,

    “当年张鲁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大人就是太过轻敌。先丢了走马岭,结果让张鲁破了阳平关,牢牢控制了咸河一线,其后张鲁南渡沔水占领定军山,北面又夺取了天荡山,轻松占据了河阳城,全取汉中。这是前车之鉴,你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啊。”

    “汉中丢了,巴蜀又能守多久?”杨昂满不在乎地说道,

    “张任要想守住巴蜀,保住刘璋,就要死守走马岭。另外……”他四下看看,凑近杨松小心翼翼地低声问道,

    “你不是说,你打算……北面还没有消息?”

    “北疆军现在连战连胜,又击败了刘备,势如破竹。这个时候……”杨松摇摇头,

    “要想确保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现在就要忍耐,谁能忍到最后,谁就赢了。你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要死死掌握在自己手上。”刘备的大军悄无声息地越过了大山,出现在沔阳城外,前来迎接他的不是刘雄,而是申耽本人。

    “杨松到阳平关去了。大人只要在沔阳围杀了杨松,则汉中唾手可得。”申耽兴奋地说道,

    “天赐良机,天赐良机啊。大人带来了多少军队?”

    “山道难行,一百多里路,我们竟然走了五天。”刘备无奈地摇摇头,

    “目前这里只有三千精锐,还有一万多人正在三十里外翻越悬崖,估计至少还要一天时间才能赶到这里。”

    “够了,三千人够了。”申耽大喜,

    “李休已经在城内部署好了,只待我们杀了杨松,带着人马赶到南郑,他就替我们打开城门。”

    “如何诛杀杨松?”刘备又惊又喜,急忙问道。

    “杨松的亲卫军有一千人,强行围歼,恐怕会走脱士卒,泄漏消息。”申耽说道,

    “我和刘雄商量好了,待杨松路经沔阳时,留他吃饭,在筵席上动手。大人带主力埋伏在城外,我带一百悍卒埋伏在府衙内。筵席开始后,我们杀了杨松,死守府衙,大人则带着军队冲进城,关闭城门,把一千人全部杀了。”刘备和简雍、诸葛亮等人商量了一下,觉得此计不太可靠。

    一旦杨松拒绝刘雄的邀请,刺杀就失败了,必须做两手准备。刘备随即急告还在三十里外的大军主力,请庞统、黄忠两人速带两千兵力赶到箕谷埋伏,以防不测。

    杨松嘱咐杨昂等人小心守关,然后匆匆返回南郑。他做梦都没想到刘备竟然带着军队到了汉中。

    当天中午,杨松到达沔阳城。沔阳令刘雄盛情相邀,请他吃了中饭才走。

    杨松没同意,马不停蹄,带着一千亲卫军穿城而过,直奔褒中。刘备、申耽连叫侥幸,急忙合兵一处,随后追赶。

    黄昏时分,杨松在箕谷附近的山岭上中伏。黄忠、庞统指挥将士们一阵猛砍,接着刘备、申耽率军赶到,五千人四面围杀。

    杨松中箭而死,一千士卒全军覆没。杨松至死都不知道杀他的人是刘备。

    刘备担心有漏网之鱼泄漏了消息,带着军队连夜渡过褒水河,绕过了褒中城,打着杨松的旗号直杀南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