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四节(3/4)

奏章还是或多或少提到了上计的事,都说今年各地州郡风调雨顺,财赋增长极快,并没有提到什么异常的事啊?”长公主极其紧张,甚至有些恐惧。

    前年的上计惹出了一场长安兵变,今年不会又惹出什么事吧?只要大将军不在京都,朝堂上总是接二连三地出问题,想想都有些让人不寒而栗。

    “的确,朝廷实施新政前前后后也有十年了,如果从殿下开府算起的话,就是整整十四年。这十四年来,财赋的增长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各地州郡喜讯频传,到处都呈现出一片即将恢复昔日繁华的景象,这和我们当初的预想完全不一样。所有人都不会想到新政竟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能让大汉迅速从废墟中站起来……”徐荣说到后来有些激动。

    “如果张温、马日磾、崔烈这些老大臣能活到现在,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变成了现实,他们或许……”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长公主再次打断了徐荣的话。

    “殿下,谷价太低了。”田畴轻轻地说了一句。长公主愣住了,

    “谷价太低?谷价太低也是问题?”她难以置信地望着两位忧心忡忡的大臣,

    “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些年来,朝廷为了平抑谷价,花费了多大的力气,想了多少办法?实施新田制,减免田赋,赈济灾民,开渠灌田,鼓励百姓种植桑麻养殖,推广和使用新田器、新耕作法,现在还在各州郡建立官仓以防灾荒,所有这些办法都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上来了,谷价才能得到保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以我看,谷价不是低了,而是还不够低。现在谷价是七十钱一斛,朝廷应该再想办法多产粮食,把谷价降到五十钱一斛,甚至三十钱一斛。”

    “殿下,谷价太低,对农夫的伤害太大了。”徐荣叹了一口气,

    “丞相大人曾在本月初恳请殿下召回五州刺史,就是为了问询此事。”听说谷价太低严重伤害了农夫,长公主的神情立时变得极其凝重。

    本朝立国、强国之本就是农耕,如果农夫受到了严重伤害,国乱之日也就不远了。

    田畴接着徐荣的话,做了一番解释。一般来说,一户平均约为五口,如果种地百亩,不计其它收入,每年约收粟百石。

    一家五口人,一年吃饭要吃掉一大半。剩下的要缴纳田租和算赋,要雇人代役(本朝现在正是平定天下的时候,各类徭役非常多,有些农家人力不足,为了不误耕作,只好以每人若干钱的代价雇人代役)。

    这样一来,农家一年的收成就所剩无几,甚至没有剩余。其它诸如种子、耕畜、农具等项支出,以及四季衣服、食盐、杂用等费用,就要靠种植桑麻养殖等其它收入的有无多寡来定了。

    现在打仗多,牛、马、铁器、布帛、食盐都很紧张,很昂贵,而谷价因为朝廷的强行干涉,非常稳定,也非常低贱,两者物价极端不平衡。

    农夫低价出卖谷物,高价购买耕畜、农具和其他必需品,损失很大。尤其收获季节,各地官府和商贾有意打压粮价,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农夫的收入来自于耕种土地获得的谷粟,谷粟价贱,收入就低,他们就很穷苦。

    虽然不至于饿死,但很穷,入不敷出,经受不起任何打击。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人活在世上,生也好,死也好,来来往往也好,都要钱。更可怕的是,一旦碰上灾荒之年,田地减收或者颗粒无收,农家怎么办?

    农家终年辛苦,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所得的收入除了自用之外,要缴纳田租赋税,要征服徭役,这些他们可以忍受。

    碰上水旱之灾,他们有朝廷的赈济,也能艰苦度日。但一旦官府急政暴虐,甚至某些官吏知法犯法,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农夫们就没有活路了。

    于是有的人不得不高息借贷,不得不卖儿卖女,不得不贱卖土地和住宅。

    农夫们要活下去,要吃饭,要养活父母妻儿,在土地出卖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依附于土地的购买者,也就是各地的门阀世族富豪们。

    本朝虽然严禁买卖土地,但农夫们活不下去了,他们还能遵从律法?门阀世族富豪们有钱有势,和当地官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府不报,朝廷怎么知道乡里之间有土地买卖的事?

    即使查到了,农夫为了活下去,他不承认,追查者又能怎么办?本朝现在是以

    “口”征赋税,这些人成了门阀世族富豪的

    “荫户”后,赋税由门阀世族富豪们代交,徭役也由他们雇人代役,日子是能过了,但这严重违背了大汉律法。

    而且由于门阀世族富豪们的田地多了,财富多了,实力大了,对朝廷形成了严重威胁。

    黄巾起事的教训历历在目。当年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