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5/11)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发帖时间:2003:8:19 21:30:14)

    ---muyuan

    (2): 汉的军事体制

    汉的军队分中央军和郡国兵两部分。

    中央的武装力量,按其任务,可分为皇宫禁卫军和首都卫戍军两部分。

    皇宫禁卫军,分属两个系统。

    1.郎卫 其长官为郎中令(后改称光禄勋)。郎卫是皇帝的近卫亲军,负责皇帝宫内部警卫侍从,兼充仪仗,皇帝出巡或亲征,侍卫左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