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三)(7/21)

庙 出发。

    出聘的国家和使者,由国君和诸卿商定,并选择一位卿担任正使,称为宾;一位大夫担任副使,称为上介;随行的其它正式成员由士担任,称为众介,由司马任命。

    出行前一天,有国君在场,逐一核验礼品,确认齐备无误后装车,礼单交给使者。出行之日,使者要先在自家的祢庙进行告庙仪式,把行将出聘的事向庙主报告。出行之初,使者及随行者要以物祭祀道路神。卿大夫在土堆旁用酒和干肉致祭,接着饮酒,为使者饯行。

    入境 郊劳 设馆 致飧

    到达聘问国国境前,使团要演习聘问的仪式。先堆土为坛,再画上台阶,模拟宫殿的殿堂;北面设置帷围,象征国君所在的方位;演习是郑重的表示。入境时,所有人员起誓,决不违反聘问国的礼法。接着,谒见关人,说明来意。经国君同意后,使团入境。

    使者到达近郊后,国君派卿带着束帛前往慰劳,代国君致慰问之辞。使者用皮和束锦酬谢卿。接着,国君夫人派下大夫带着枣和栗前往慰劳,使者用皮和束锦酬谢下大夫。

    使者来到聘往国的外朝,大夫为使团安排馆舍,上卿在此致国君之命,请使者在此下榻,使者再拜叩首致谢。宰夫在堂上陈设馈赠给使者的食品,门外有米、禾草等物,副使和随行人员也分别馈赠有食品。正式的食礼,应该包括腥(宰杀后尚未煮的牲)、饪(宰杀后煮熟的牲)、饩(未经宰杀的活牲)三类,而此时提供给使团的食品只有腥和饪,属于非正式的礼仪,称为飧。

    聘享。

    聘享是聘礼中最核心的部分,分为聘国君、享国君、聘国君夫人、享国君夫人等四个仪节。聘享之日,国君派下大夫到宾馆迎接使者。使者将币帛等礼品在庙门外展陈。国君任命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自己在大门内迎请使者。国君与使者上堂。使者面朝东代表自己的国君致词,并将圭呈给国君。国君面朝西向使者行再拜之礼,亲手接过圭。

    聘毕,使者下堂出门,然后再次入门行享礼。使者奉束帛加璧,上堂面朝东代表自己的国君致词,并向国君赠送币帛。国君面朝西向使者行再拜之礼,亲手接过币帛。

    向国君夫人行聘礼时,玉器用璋;行享礼时则用琮,仪节与聘享国君时一样。但夫人不亲自接受,而由国君代为接受。

    私觌

    聘享之礼是代表自己的国家而进行的,此后,使者等还要以个人的名义拜谒国君国君,在这一礼仪称为私觌。私觌之前,先要由国君礼宾。国君出庙门迎宾入内,双方上堂后,国君亲自将漆几授于使者,并用醴酒款待他。有司在庭中陈设作为礼物的四匹马。接着,国君向使者赠送束帛,使者再拜接受。

    使者私下见国君,一手捧束锦,一手总揽四匹马的辔绳而入。国君与使者相互揖让后上堂。使者向国君呈献币帛,国君亲手接受。副使、随行人员私见国君的仪式与此类似。

    归饔饩

    国君出庙门送使者。即将到大门口时,国君询问对方国君的起居情况。使者回答后,国君行再拜礼,祝他平安无恙。国君又问及对方卿大夫的情况,并对使者辛劳而来表示慰问,又慰问随行人员。

    国君向使团馈赠驻在期间的食物,称为归饔饩。馈赠的食物为饪一牢、腥二牢、饩二牢,总共五牢;醯酒和肉酱共一百瓮,米一百筥;此外还有米三十车,禾草三十车,柴薪和草料六十车。国君的夫人、卿大夫等也有馈赠。副使、随行人员也分别受赠有相应的食物。

    其间,国君邀请使团观国之光,参观宗庙和宫殿等。国君还以飨礼、食礼、燕礼等形式款待使者和副使;卿也以飨礼、食礼款待之。

    作者: 溪山琴况  2005-8-12 20:15  回复此发言

    68回复 :回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连载

    问卿大夫。使者以国君的名义问候诸卿,随后又以私人的名义拜见诸卿。副使等只以私人的名义拜见诸卿。

    还玉 贿 礼

    使团行将归国之前,国君派卿将使者在聘礼中致送给自己的圭、致送给夫人的璋一并交还使者。之后,国君将束纺交给使者,请他转交给他的国君,这一礼仪称为‘贿‘;又用币帛等物作为对享礼的回赠,这一礼仪称为‘礼‘。国君夫人派下大夫向使者回赠以笾、豆和酒。大夫向使者致送束帛等礼物。副使和随行人员也都各有馈赠。

    送宾

    国君亲往宾馆会见使者,对使者奉君命来向自己和夫人行聘享之礼,又问候各位大夫表示感谢,对使者即将归国表示送别之意。使者到朝上行三拜之礼,感谢国君的赐予。于是使者一行踏上归途,当日在近郊住宿。国君又派卿前往赠物送行,派下大夫向副使赠物送行,派士向使者的随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