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三国人物介绍--吴(10/29)

卒暴风船覆,袭死。

    历史评价:

    谢承:袭志节慷慨,武毅英烈。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人物之凌统

    字:公绩

    时间:189——237(寿49)

    籍贯:吴郡馀杭

    官职:偏将军

    家庭成员:子:凌烈、凌封,父:凌操

    人物传记:

    凌统年方十五岁,孙权遂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摄继父兵。后孙权复征江夏,凌统为前锋,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捷,封为承烈都尉。不久凌统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其时甘宁在夷陵,为曹仁别军所围,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以拒曹仁,周瑜自分军救宁,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于是拜为偏将军。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历史评价:

    陈寿:①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②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③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

    人物之潘璋

    字:文珪

    时间:?——234

    籍贯:兖州  东郡发干县 (今河南濮阳)

    官职:右将军  溧阳侯

    家庭成员:子:潘平

    人物传记:

    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战役、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历史评价:

    陈寿:①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②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

    。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便立军巿,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③性博荡嗜酒。

    人物之丁奉

    字:承渊

    时间:?——271

    籍贯:扬州  庐江安丰(今安徽舒城)

    官职: 右大司马  安丰侯

    家庭成员:弟:丁封

    人物传记:

    丁奉是吴国晚期名将,晓勇而有计谋。他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了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了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后来,孙休病逝,丁奉等人拥立孙皓为帝,被封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几年后,丁奉去世,家人受谗言而被流放。

    历史评价: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人物之太史慈

    字:子义

    时间:166——266(寿41)

    籍贯:青州  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

    容貌: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

    官职:建昌都尉

    家庭成员:子:太史享

    人物传记: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

    历史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