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十九节(3/5)

你要知道,普通百姓连吃饭都解决不了,哪有钱财供孩子上学堂?即使有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堂,但大汉律规定,农、工、商阶层的人严禁入仕,学了也是白学。所以,现在举孝廉也好,乡评也好,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门阀富豪的子弟或者是他们的宗亲门生。虽然偶尔有部分贫寒士子入选,但我仔细看了一下,大多都是家道中落的士籍人家或者是门阀富豪的贫穷亲戚。因此,乡评的作用实在有限。如今门阀世族的子弟门生遍布天下,天下的各级府衙都被当地大大小小的士人家族控制着,要想靠乡评挑选出来的那么屈指可数的一小批寒门士子改变门阀世族控制府衙的局面,根本不可能。”

    “既然选拔制度难以改变门阀世族控制府衙的局面,那么,只有一个办法……”李弘压低嗓门,小声说道,

    “利用门阀富豪们之间的矛盾,大力削弱他们的实力。同时大力提拔北疆军中的将领出任郡县长官,主掌地方军政。这样士人和武人的权势此消彼长,武人必能迅速进入朝堂和各级府衙,从而有效遏制门阀富豪对大汉权柄的控制。”

    “武人主政?”张燕暗自惊骇。

    “对,武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郡县,我们就不能在朝堂上立足,我们推行的制度就得不到执行。新政如果得不到坚决执行,我们就没有办法稳定和发展社稷,继而我们也就无法得到部分士人的支持和帮助,无法让大汉长治久安,威临天下。”

    “那将来呢?将来天子主政,新政成功实施,国富民强了,武人怎么办?”

    “武人历经十年、二十年的变迁之后,自己也好,后代也好,都已逐渐士人化了。”李弘笑道,

    “你看看皇甫嵩和朱俊大人,就知道武人的将来了。现在皇甫嵩大人和他的儿子皇甫鸿、皇甫鹏,朱俊大人和他的儿子朱穆、朱魭,都是大汉的中流砥柱。十年、二十年后,武人和武人的后代会遍布天下。大汉军功阶层的重新崛起,将把社稷推进中兴的鼎盛之期。十年、二十年后,士人再也不可能有独揽权柄的机会了。”

    “那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呢?”张燕接着问道,

    “大将军有没有办法彻底遏制门阀富豪对权柄的贪婪和掠夺?”

    “一代人管一代人。”李弘笑道,

    “你想许多有什么用?你想想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时代,那时武人和士人共掌权柄,社稷稳定,国家富强,但孝武皇帝之后呢?军工阶层逐渐没落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武人逐渐士人化了,比如前司徒王允大人,他的祖先不就是光武皇帝的手下大将王霸吗?”张燕脸色一黯。

    “飞燕,你心中的太平世界可能会出现,但不可能是永恒的。太平世界就象一颗大树,如果精心维护,它有可能存活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它不可能与天地齐寿。我们这一代人把大汉中兴了,也许下一代人就会把大汉重新推进倾覆的深渊。”李弘低声轻叹道,

    “所以,你不要想许多了,还是竭尽全力,先把大汉从倾覆的深渊里拉出来吧。”张燕沉默良久。

    “大将军可有什么交待?”

    “继续削弱河北门阀富豪的势力。”李弘说道,

    “我们占据冀州的时候,曾利用经学学术上的分歧和清理土地的机会打击了一批士人。上次你督领河北军政的时候,又利用叛乱和肃贪打击了一批士人。这次,我去关中勤王,你趁机利用在河北三州推行‘计口授田’的机会,大量撤换郡县长官,尽可能多的安置北疆军中的各级将领到郡县任职。”

    “如果长公主和河北诸府大吏反对……”张燕为难地问道。

    “我去关中勤王,事关社稷安危,谁敢在这个时候和我对着干?”李李弘伸手拍拍张燕的肩膀,郑重说道,

    “一旦勤王成功朝廷就要重建,官制就要进行重大修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入朝堂主掌权柄。如果我们不能主掌权柄,如何保证社稷中兴?如何保证新政能够按照我们的设想推广实施?如何保证天下芸芸苍生逐渐过上稳定而富足的日子?”张燕神情凝重。

    “我们要想主掌权柄,阻力很大,如何避免重蹈董卓的覆辙?如何避免重蹈李傕和郭汜的覆辙?很简单,和士人共掌权柄,就象现在的河北一样。给士人部分权柄,让他们治理国家,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社耀的中兴,国家的富强。”

    “但天子和朝中的百官们会同意吗?肯定不会同意,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们这些武人,尤其是我这样出生低贱,手段血腥的武人。”

    “勤王一旦成功,我们就受到天子和朝中百官的掣肘,再想像现在这样做事,根本不可能。所以……”李弘望着张燕,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要把现在的长安朝廷彻底清除。”张燕骇然变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