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威仪。天子有了威临天下的实力,朝廷有了驾驭天下的武力,试问天下还有多少叛逆敢和天子,和朝廷公开对抗?”
“当年,**阉凭什么祸国?董卓为什么迁都?李傕、郭汜为什么要挟持天子?很简单,皇权。拥有天子,就拥有皇权。拥有皇权,就可以号令天下。**侫拥有皇权,则祸乱社稷;贤者拥有皇权,则可以造福天下。这么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么大的好处,诸位大人为什么视而不见?”荀攸刚刚说完,便立刻遭到了反对派的猛烈抨击。
天子到河北后,是主政还是不主政?如果天子主政,如何保证改制地继续推行?
这个问题随即牵扯到皇权和相权的分离,牵扯到官制和朝廷重组。长安旧臣如何处置?
河北大吏如何掌权?朝堂上的权力如何失衡。天子到了河北,朝廷重组,大将军应该身居何职?
大将军是不是应该主掌国事,把持权柄?大将军独掌权柄,会不会出现天下群雄联兵齐讨的局面?
但如果大将军放弃独掌权柄,后果会更严重。河北的情况非常复杂,不管是大漠胡族,还是河北百姓,一旦失去控制,大汉的半壁江山就算没了。
天子到了河北,朝廷重建成功,河北军政是不是仍由大将军主掌?河北在未来的中兴大业中处于何种地位?
承担何种责任?河北现在自身难保,如果天子非要命令北疆军即刻出战天下,平定叛逆,河北能否承担如此重任?
袁绍占据了关中和关西后,霸业已成,假以时日,他的实力将非常强大。
同时,刘表、曹操、刘备、袁术、田楷也逐渐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和河北将采取何种对策平定天下?朝廷和河北的对策能否保持一致?
如果两者在策略上有分歧,矛盾日渐扩大,怎么办?尤为严重的问题是,袁绍如果重建皇统,天下出现两个大汉天子,河北怎么办?
许许多多的难题,都来自于天子被救回河北之后,而产生这些难题的根本原因,是天子不相信大将军和河北众吏。
在今春大军入关勤王之前,很多河北大吏,甚至包括李弘自己,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问题。
然后,天子的倒戈一击,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河北的利益,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
鲜于辅、张燕、赵云、颜良、张郃、高览、文丑、高顺、徐晃、妾舞、何风、吴雄被紧急召到大将军行辕。
八月,鲜于辅被大将军从幽州召回行辕主持兵制修改,这场关系到大汉未来的争论他一清二楚。
经过他仔细地解说之后,三种意见被摆上了案头。不救天子,也不放弃关西。
不救天子,但放弃关西。救天子,同时放弃关西。
“鲜于大人已经把这三种意见的后果说得很透彻了,你们立即给我一个明确答复。”李弘非常严肃,大帐内气氛很紧张。
第一种意见太保守,付出的代价太大,将军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
“关西放弃了,我们可以打回来。天子没有了,我们可以再立一个。”颜良冷笑道,
“第二种意见可以让我们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天下,无可挑剔。选第二种了。”文丑、姜青、何风、吴雄随即响应颜良
“你们认为呢?”李弘指着赵云、张郃、高览、高顺、徐晃五人说道,
“你们是不是同意第三种意见?”
“把天子救到河北后,虽然我们遇到的困难非常大,但一旦天子相信了大将军,相信我们河北能够中兴大汉,其威力之大,非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赵云诚恳地说道,
“大将军,当年,你带着我们南征北战,吃尽了苦头,我们不都挺过来了吗?现在我们有了河北三州,有了上千万的百姓,有了十几万大军,难道挺不过来了?”
“中兴大汉,如果都象你这样婆婆妈妈,东也舍不得,西也丢不得,那要打到猴年马月?要死多少无辜性命?”颜良嗤之以鼻,
“大将军,你认为呢?”李弘没有回答。长公主一直没有参加三府合议。
自大将军返回冀州,勤王失败的消息传遍河北诸府后,勤王的声音便销声匿迹了。
长公主在北疆前前后后待了六年,北疆的事情她非常清楚。天子的突然倒戈对河北大吏的伤害太大了,对她的伤害也同样严重。
河北的大灾让北疆军陷入了动弹不得的困境,勤王变得非常渺茫。这时候,长公主盼望关中局势能够稳定下来,盼望天子能够支撑到北疆发动第二次勤王大战。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天子就逃到了潼关。河北上下为是否解救天子争论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