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6/8)

br>    长公主接受了筱岚的劝谏,立即召集各府大臣到凤凰台议事。

    第二天,长公主以天子名义,颁布罪己诏。

    朝廷连续下旨,为解决南迁和土地分配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新策和法式,并请大将军立即向青、兖两州派出巡案使者负责监察之责。

    青、兖两州圈地炒地一案的具体处置办法,也在同期送往定陶大将军行辕。

    二月,定陶,大将军行辕。

    八百里快骑往来飞奔,天子和朝廷的圣旨接二连三送到行辕。

    大将军接到了长公主的书信。

    长公主在书信中非常不安地承认了自己在南迁一事上的失误。我不愿意让你主持南迁一事在晋阳饱受责难,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奏疏中或明或暗地指责我,认为我这么做是想让你远离政务,想削弱你的权力。我真的很委屈,我不过是担心你的身体,想让你好好修养一阵。谁知道却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误解我,如果你也误解我,那我会痛苦一辈子,会天天晚上做噩梦。为了让我睡得踏实一点,你就不要误解了,好不好?

    青、兖圈地炒地之事如何处理,你大概已经接到圣旨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圣旨中也解释得很清楚。这主要是筱岚姐姐的意见,她认为整肃吏治,杀贪只是其中一种威慑的办法,不能根治吏治的**。这就象治水一样,堵塞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关键是要疏寻,要让激化的矛盾消除和缓解。尤其中兴社稷之期,整肃吏治更应从源头着手,需要更齐备的律法和完善的监察之制。

    看你命令铁骑风风火火地冲进各地的府衙,肆无忌惮地抓人,我觉得你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都恨不得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

    朝中大臣们最近在一起就青、兖圈地炒地一案商讨了很多次,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训。我们应该在新政的基础上,依据天下形势的变化,不停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以保证朝廷的各项政策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中兴大业的快速发展。青、兖圈地炒地一案暴露了朝廷在中原大捷后的急躁情绪,想当然的认为此事轻而易举,忽视了青、兖两州的实际情况,把我们早期在推广新政时的谨慎和沉稳全部丢掉了。

    随着中兴大业的推进,朝廷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官吏紧缺和官吏经验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朝廷准备立即修改选举制度,以“优贤礼士、任人唯贤”为宗旨,加大选拔范围,简化选拔过程。但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河北门阀世族、商贾富豪的子弟将会大量涌入朝廷,良莠不齐滥芋充数的事肯定会发生,继而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事也会层出不穷,更严重的是因为宗族、地域、学术观点等原因而导致的权势之争将会愈演愈烈。

    一方面中兴大业需要官吏,一方面官吏骤增又会引发吏治**和权势之争,平定天下稳定社稷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了。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愿待在晋阳的原因,我过去有些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我也不愿待了。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不是在制定和修改国策,而是在和大臣们无休无止地争论。有时候为了通过一个策议,我需要耗费很大的心血和体力与他们斗智斗勇。疲惫之余,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你能在中原大战前,支持我修改了官制,让我能在很多关键时刻甩开外朝的大臣们,及时高效地做出对策。

    每次和大臣们争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你。如果你坐在我身边,如果你出言支持我,如果你威风凛凛地吼上一嗓子,估计朝堂上绝对没人敢欺负我。反对之声也立时销声匿迹,什么奏议都能通过。我很想你在我身边,那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可惜……你要打仗。你一辈子都在马背上。

    什么时候我才能天天看到你?

    几位老大人都病逝了,他们把自己的尸骨丢在了北疆,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带着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无可奈何地走了。

    我很悲伤。他们看着我长大,把我当他们的孩子一样宠爱。我一直想报答他们,想陪着他们回洛阳,但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一下子把他们都带走了。

    筱岚姐姐经常劝慰我,说几位老大人给中兴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的功勋会永载史册。我们这些后一辈的人,应该尽快完成上一代人的心愿,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话是这么说,但做到就太难了。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完成中兴大业?中兴大业到底要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

    几位老大人的病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朝中还有不少老大臣,我都让他们致仕回家了。他们为大汉辛苦了一辈子,我不能让他们都死在朝堂上。他们应该回家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老大臣的去世和致仕,使得朝堂上空出了很多位置。贾诩、左彦、黄庭、郭策、王泽、令狐邵、张范、崔琰、邢颙、陈宫、卫固、田豫、刘琬、卫臻、司马朗、王烈等大臣陆续填补空缺,大汉中兴的持续推动就要靠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