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二百五十七章 混战(3/3)

br>
    苏轼郁闷地瞧了眼张斐,道:“韩相公年轻时,在谏院,是一纸落去四宰相,韩相公敢做,我们若不敢做,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我苏轼就敢。”

    张斐望着苏轼笑道:“苏先生是想刊登自己的文章在小报上面吧。”

    苏轼呵呵一笑:“一举两得。”

    韩琦、司马光、王安石斗得是不亦说乎,苏轼这杠精,在旁看得是手痒难耐,偏偏张斐又弄个名士报出来。

    苏轼现在就还是公司小弟,只是烟花之地有点名气,这名士是真谈不上,但苏轼何许人也,这点困难,岂能难得住他。

    不得不说,苏轼这主意简直棒极了,而且他分析非常透彻,权威就没意思了,若能弄个青年报,这噱头真是.......。

    太勐勐了。

    其实张斐之前也是这么打算的,他本来是想营造出双子星之争,结果那王安石死活不上当,令他很是郁闷。

    光一方唱,确实是唱不火的。

    张斐问道:“苏先生可有文章?”

    “有!”

    苏轼从袖中掏出一份文章来,递给张斐。

    张斐接过来一看,内心一阵哀叹,生在这个时代,我也就只能做一个文章搬运工啊!

    苏轼这篇文章,论得也是差役法,但是他却将主要论点放在三冗上面,他将百姓税赋繁重,归咎于三冗之祸。

    这明里暗里,对韩琦的文章进行一番无情地批判,这祸源在于三冗,你却撇开三冗谈减免赋役,这不是耍流氓吗?

    你怎么减免得了。

    纯属空谈。

    要减轻百姓负担,首先朝廷得节省开支,得解决三冗之祸,这才是治本之法。

    不得不承认,苏轼这篇文章是一针见血,直接就说到根上,但他又跟王安石的想法不一样。

    他还是走节流路线。

    可怎么解决三冗之祸,他又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可见他就是想杠一杠韩琦,没别的意思。

    这也是他们跟王安石最大的区别,王安石是真的拿出解决之法,而且是系统性的,而他们只是就事论事,小打小闹。

    张斐点点头道:“行,我会尽快帮苏先生安排的。”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