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赃与争功(3/5)

道:“去年的税收,已经全部完成,比较幸运的是,逃税的人比较多,根据规定,其中罚金的百分之十,将会用于给你们发奖金。同时,你们将有半个月的假期。”

    关于税务司的罚金,首先,税务司与朝廷三七分,其中三成是要上交给国库,剩余七成归税务司。

    这七成中,税务司会留下两成作为来年的经费,其中四成发给幽灵税警,剩余的一成发给税务司拥有编制的税警、刀笔吏,他们这些人主要是负责日常公务,每个月本就拿工资的,自然拿不到数千贯的赏金。

    这百分之十。

    那可是不少啊!

    也有十二万贯啊!

    这在坐的人,搓着手,很是激动。

    同样的,还是一人一本马家解库铺的储蓄簿。

    不得不说,马家解库铺的存在,还真是帮了税务司一个大忙,税务司只需要将钱全部存入马家解库铺,然后开上数百个户头就行了。

    剩余的是,马家解库铺都会帮税务司办妥的,是完全不用税务司担心。

    当然,给予幽灵税警的户头,全都是秘密开设反的,且是张斐亲自安排的,毕竟他才是税务司真正的大佬,掌控着这一支幽灵部队。

    因为税务司的尽头,是皇庭,但皇庭不能明摆着支持税务司,还得讲究证据,如果张斐不掌控税务司,可能二者也会发生矛盾。

    张斐比任何人都清楚,税务司需要提供怎样的证据,才能够赢下这一桩桩官司。

    也正是因为如此,看上去,皇庭在此案中显得非常轻松,张斐基本上就坐在上面,看着这些牛鬼蛇神的表演。

    然而,还有一个人比张斐还轻松。

    这个人就是韩绛。

    案发当时,这厮正在各地永兴军巡视,询问当地的裁军情况,近日才回到河中府的,是完美避开整个过程。

    回到河中府,他先是找到元绛,“元兄,去年税收的最终账目可有出来?”

    元绛道:“税务司那边已经账目递交上来,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出来,但大致也差不多了。”

    韩绛略显紧张地问道:“多少?”

    元绛道:“较之前年,至少增加了两百万贯。”

    韩绛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多多少?”

    元绛道:“两百万贯。”

    “是不是算上盐钞、盐债?”韩绛又急忙忙问道。

    元绛道:“并没有算盐债,毕竟盐债是还债的,但盐钞是算上的,不过其中也扣除我们收上来的的盐钞。”

    “这怎么可能?”

    韩绛只觉不可思议。

    元绛道:“其实算下来也差不多,虽然我们收上来部分盐钞,但是还有大量的盐钞在坊间流通,这些都是算作财政收入,而税务司那边又为我们多收了一百万贯的税,再加上本身税收的增长,故而达到两百万贯。”

    正当这时,一个文吏来到门前,“启禀转运司,韦通判、曹判官他们来了。”

    “将他们请进来吧。”

    “是。”

    那文吏下去之后,韩绛便道:“我这才刚回来,他们就来找我抱怨,看来他们确实受到很大的委屈。”

    元绛却笑道:“我倒认为他们不是来抱怨的。”

    韩绛疑惑地看着他。

    元绛道:“违法之事,他们哪来敢抱怨,我看他们定是来挑拨离间的。”

    韩绛是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果不其然,韦应方他们一到,对于逃税之事,是只字不提,一门心思的攻击税务司,认为税务司不应该拿走那么多罚金,八十多万贯啊,这简直就是一种侵吞财政的行为。

    “关于税务司的罚金制度,我也是知晓的,在京城也是如此。”

    韩绛点点头,又颇为无奈道:“对此我是无能为力,因为税务司能够为朝廷财政增加许多收入。”

    他们能为朝廷挣钱,官家能责怪他们吗?

    爱都来不及啊!

    曹奕突然道:“可是这功劳应该算在谁的头上?”

    韩绛神色一变,立刻道:“这当然都是新政的功劳,你们要知道,去年税收的增长就已经超过前年,这都是因为元学士在提举常平司的实行的盐债和盐钞的改革,进一步促使商业发展,同时户籍改制,又令更多人交税,且青苗钱帮助了不少百姓,这番功劳,元学士是厥功至伟,不算新政,算谁的?当然,我也不否认税务司的功劳,但是你们要知道,税务司是根据百姓的收入征税,如果百姓都赚不到钱,税务司自然也很难多收到一文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