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零七章 祸从口出(上)(2/5)

,他也发现,公检法对于皇权也是不利的。

    任何思想不利于皇权,都将不被人看好。

    富弼点点头道:“其实这种感觉,我之前也有过啊。”

    韩琦问道:“现在消失了吗?”

    富弼回答道:“困兽犹斗是永远都见不到曙光,让人倍感感到绝望。但公检法却不一样,在每一次冲突过后,总会让人感觉曙光照来,不像似困兽犹斗,更像似越过一个个山头,终点似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边,就好像那。”

    “海市蜃楼。”

    韩琦先是说道。

    富弼点点头。

    韩琦想得片刻,“倒也没错。”

    与韩琦一样,在坐的许多大臣,不管是支持公检法,还是反对的,其实多多少少都有这种感觉。

    其实很多新思想出来,都是在斗争中成长,但不同于公检法,那些思想之争,仅限于文人的口舌之争,公检法是直接反应在现实之中,宛如走钢丝,一不留神就玩完了。

    但是院外的百姓,与他们想得却是截然相反,他们的目光中是充满着期待,他们始终坚定的相信,公检法能够还他们一个公平。

    皇城司不但不受大臣们喜欢,更不受百姓的喜欢。

    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喜欢这个机构。

    过得一会儿,赵抃终于出现在庭长席位上,不过今日他身边还多了一名助手,正是程颐。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程颐参加的第一场庭审,虽然最近都在恶补张斐的庭审录,但真正参与进来,饶是程颐,这脸上难免有一丝忐忑和彷徨。

    赵抃不是一个磨蹭的人,让程颐稍稍介绍一番此番诉讼,然后就宣布开始审理。

    这只是一场单向的诉讼,皇城司并没有发起诉讼,去状告那两个厢兵,按理来说,应该如此,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只是应讼而已。

    因为从检察院的诉讼情况来看,只要他们防住检控方的屈打成招,那就可以间接证明,那两个厢兵是有罪的,那又何必分散精力去进攻,在庭审上,多说则错。

    再来就是,如果他们发起起诉,等于是皇城司就与公检法对接上了,事情都闹得这么僵,他们更加不愿意跟公检法对接,只要赢得官司,他们还是将案子交给大理寺。

    作为检控方,张斐率先站起身来,道:“恳请大庭长传第一证人胡长百和第二证人邱河。”

    “传!”

    过得片刻,只听得院外响起一阵惊呼声。

    官员们闻言,也都偏头看去,但见四个庭警抬着两顶竹轿上得庭来,竹轿上半躺着两个三四十岁的汉子,缩着肩,歪着脖子,从脚到肩固都有夹板固定,浑身包扎的如一个大粽子。

    院外百姓,顿时指指点点,议论声是此起彼伏。

    这个形象先入为主,导致百姓直接认为,这就是屈打成招!

    忽听得一人愤怒地疾呼道:“他们这都是装得,故意博取大家的同情,前几天他们可都是自己从皇城司走出去的,哪有这般严重。”

    众人偏头看去,正是那宦官李知恩,只见他满面愤怒,双目睁圆。

    MD

    从来就只有我冤枉别人,今儿你们一上来就给咱家搞这一套,咱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啊!

    “肃静!”

    赵抃怒斥道:“未经询问,不得擅自出声,否则的话,本庭长将命人逐你出皇庭。”

    李知恩哼得一声,气愤地又坐了下去。

    李国忠也偏头看向张斐,这目光中充满着鄙视,你堂堂大检控官,你跟我们来这一套,说好的逼格呢?

    张斐却扬起一份文案来,一本正经道:“五天前警署请来京城最好的郎中为第一证人和第二证人医治,这是他们二人的诊断书。

    他们现在确实可以下地行走,但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跌倒,同时他们的肩骨、肋骨皆有轻重不一的骨折,一旦摔倒,这后果不堪设想,郎中嘱咐他们应该在床上静养数日,但由于他们是这场官司的关键证人,必须出席,故此保险起见,我们只能是小心翼翼让他们二人抬到这里来。”

    李国忠不禁嘀咕道:“至于么。”

    博个同情而已,你下这么大的力气,生怕别人嫌你不够专业。

    “呈上。”

    赵抃立刻道。

    头回上庭的程颐,只觉这庭审还真是不一样,这一个小小细节,都拿出诊断书来。

    赵抃仔细看过二人的诊断书后,又向两位证人询问道:“二位证人,你们现在可否清醒的做供。”

    “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