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一十二章 专业治国(2/5)

。”

    这一番话下来,赵顼顿时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又是很好奇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但为何先人却无人想到这一点。”

    “因为没有必要。”

    “此话怎讲?”

    “就拿唐朝而言,是均田制加上府兵制,他们只需要计算出亩数和户数,就能够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目。”

    张斐道:“但是这并不是适用于我大宋,首先,我大宋并没有唐朝那广袤的土地!”

    一听这话,赵顼神情顿时有些落寞,下意识地端起酒杯,闷闷地饮一口。

    张斐看在眼里,赶忙道:“陛下,凡事都有两面的,正是因为我朝土地不如唐朝,故此朝廷更加重视提升农田水利技术,换而言之,只要今后我们打下同样的领土,那我大宋的财富,是必然超过唐朝。”

    赵顼笑道:“这你就别安慰朕了,获得领土要比提升技术难得多啊!”

    宋朝对于熙河,对于燕云,真是心心念念,想着都快要发疯了。

    张斐立刻道:“非也,非也,恰恰相反,提升技术要比获得领土难得多。”

    赵顼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假设因技术提升,这亩产量翻上一倍,铁产量翻上一番,这天下间,谁还敌得过咱们,领土不就是唾手可得吗?

    反之,你拥有广袤的领土,但是技术落后,那不就是为别人准备的吗?”

    赵顼点点头道:“你这话说得倒也有些道理。”

    张斐又道:“其次,就是我大宋是商税已经超过农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从未发生过的事,要治理好一个商业如此发达的国家,光凭儒学的道理,已经很难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更加复杂的计算。

    最后,由于商业的兴起,也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方式,唐朝最强盛的时候,长安的商业繁荣也不如我东京汴梁。”

    赵顼笑问道:“你怎知道?”

    张斐笑道:“有一个现象足以说明这一点,就是长安百姓是不会去主动打破坊墙,然后将店铺直接开到街边上,但是咱汴梁的百姓就会这么干,因为能赚到钱,这是强烈的需求导致的,集市已经满不足了汴梁的百姓,可见商业之繁荣。但这也使得百姓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复杂,这也需要更为专业治理手段。

    为什么讼学盛于我大宋,原因也是如此,因为人与人来往变得更加密切,纠纷自然也就变多,这讼学才会开始兴盛。”

    这番话下来,赵顼听得很是舒心,眉角开始上扬,虽然领土、国防上面远不如唐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张斐又是趁热打铁道:“但是司马学士还停留在他们唐朝治理那一套,只要陛下走快一步,他们马上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赵顼不禁认真思索起来,他其实也很认同张斐的专业化,因为他在税务司尝到甜头,但是他从未想过将这专业化运用在权力博弈上,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优势。

    这仔细一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仁政是必须坚守的。

    但是道理中的仁政,是不可能讲得过司马光他们的,十个赵顼也是白搭。

    但如果是讲数据层面的仁政,司马光他们就可能不是对手。

    趁着赵顼思考时,张斐赶紧拿起酒杯,先浅饮一口,然后一口灌入,这说得真是口干舌燥。

    可见吃三家饭,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处理好这棘手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操作,才能够同时满足三家的需求。

    就比如说在此案中。

    王安石得到新政所需的劳动力。

    而司马光得到司法权力的扩张,同时限制住皇城司,间接制约皇权。

    而赵顼.!

    其实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误差,司马光、富弼他们以为赵顼与他们的交换,就仅仅是不将刘仁赞他们交出来。

    他们并没有太在意赵顼最后说得那句话,也就是要整顿税务司。

    他们认为就只是赵顼的一句气话。

    无关紧要。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这最后一句话,才是赵顼的交换条件。

    很快,他们就是意识到这事情可能有些不对劲。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整顿内部,而是要大刀阔斧的针对皇城司进行改革。

    尽在第二日,赵顼就突然下达一道指令,就是将皇城司一分为二,成立一个新部门——社稷安全司。

    皇城司今后就只维护皇城,真的变成看门的,而社稷安全司将全权负责调查谋反,以及危机江山社稷的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