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一十四章 空城计(1/5)

    随着盐债到期的日子临近,西北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真空地区,数百里都看不到一粒盐。

    尤其是当河中府宣布将发放今年的新盐债后,这缺盐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因为河中府表示旧盐债可以在领取利息后,然后再置换新盐债。

    这在大家看来,官府只是想以旧换新,避免各地缺盐。

    而目前最缺盐的地区,就是边州。

    在范祥盐钞改制之前,西北边州,那是经常闹盐慌,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地方离盐池太远,同时走私盐又太多,导致解盐进不来,盐商当然不愿意在这里跟廉价的走私盐竞争。

    但是从西夏走私盐,将有助于西夏经济,故此朝廷经常打击走私盐,每回打击走私盐,边州就闹盐慌。

    不过近十年,还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赵顼即位后,他是下达严格命令,只要抓住走私盐的,一律杀无赦。

    但是这半年来,这边州又开始闹起盐慌来,但这回并非是走私盐导致的,而是盐债导致的。

    人人都知道,今年肯定会缺盐,盐价一定上涨,钞商已经锁死河中府的盐,盐商则是捂住自己的盐,就等着盐债到期那一天。

    而如今距盐债到期,就只差一个月。

    市面上,也已经看不到一粒盐。

    这也是头一回盐债到期,大家都在观望,这盐价到底会上涨到什么地步。

    边州各地都已经出现民怨,这可是非常恐怖的。

    然而!

    一夜之间,临近熙州的渭州,突然出现大量的青盐,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向周边扩散。

    不仅仅是盐商傻了!

    百姓也愣住了。

    多久没有见青盐,怎么突然来这么多?

    熙州。

    这也是公检法在边州的大本营所在,因为如府州、延州暂时还未成立公检法,到底那边军阀影响力不小,这公检法要是贸然进入,肯定会出问题的。

    当初朝廷派来的曹评、吕大均、范镇,公检法三巨头,全都直接来到熙州。

    如今公检法正在接管各地司法的过程中,官府看到这么多青盐,而且根据他们的调查,这些青盐也是来自熙河地区,他们立刻反应到熙州来。

    这可是要杀头的罪。

    无人敢怠慢。

    今日三巨头与王韶齐聚皇庭开会。

    范镇道:“根据目前检察院所知的消息,这些私盐应该都是从熙河地区流出去的。”

    “我们警署才刚刚建立不久,这人都还未招齐,哪里看得过来啊!”

    曹评二话不说,先撇清自己的责任。

    王韶一听,你这话不对劲,于是皱眉问道:“曹警司的意思,这都是我的过失?”

    “我绝无此意。”

    曹评道:“但是这里一直都是军队管辖。”

    “那就是在怪我。”

    王韶神情激动道:“我这年年带兵征战,哪有功夫去防止那些私盐,我又不是神通。”

    曹评道:“反正我是刚来,这事不能算在警署头上。”

    身为庭长的吕大均突然道:“二位莫要再争,这事怪不得任何人,到底我军才刚刚拿下熙河地区,有些地方疏于防范,也在情理之中。我今日请各位前来,主要是想办法解决此事。”

    曹评道:“这事交给我们警署处理,正好也能够帮助我们警署立威。”

    范镇立刻问道:“曹警司打算怎么做?”

    曹评道:“当然是严惩不贷,官家当初下达了严格的禁令。不过范检察长也请放心,虽然我是刚到不久,但是我们警署一定能够完成任何,不出半月,就能够将那些私盐全部缴获,以及将所有贩盐者,全部缉拿归案。”

    吕大均听得眉头一皱,张了张嘴,可一看曹评是第一外戚,王韶更是刚刚立下大功,自己前不久还只是一个小士绅,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范镇却道:“曹警司息怒,老拙听闻,最近边州地区正在闹盐慌,而且非常严重,百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盐,虽然贩卖私盐罪无可赦,但这一批私盐,恰恰解了边州燃眉之急。”

    曹评皱眉道:“范检察长莫不是想包庇那些走私者?”

    “不不不!”

    范镇连连摆手道:“绝非如此,从西夏走私私盐者,必然是要严惩,但是如今在贩卖青盐者,皆是各地百姓和小贩。

    记得当初张庭长还是珥笔时,曾在京城打过一场有关私盐的官司,在盐慌之际,百姓购买盐,就等同于买药救命,贩盐亦同于贩药,是不能算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