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一十五章 时间在我们这边(5/5)

    “是的。”

    洪齐笑着点点头,“不过郑大哥,你这上哪赚得这么多钱。”

    那姓郑的汉子道:“外面现在有得是事干,只要咱肯卖力,这钱也不难赚,咱现在真不想欠别人的钱。”

    洪齐笑着点点头,立刻招呼一个人来,给他办理债务手续。

    马家解库铺愿意接受皇帝手中的那些烂账,主要张斐向他们承诺过,到时提举常平司会将青苗利拿出来,大型工程,帮助百姓恢复生计,他们会有偿还能力。

    王安石也没有骗人,拿出不少钱来,投入到农田水利。

    北郊外。

    只见田边站着茫茫多百姓,他们都翘首望着远处一条沟渠。

    忽听有人高喊道:“来了!来了!”

    百姓们顿时踮起脚尖。

    只闻远处传来哗啦一声响。

    但见一道清澈的激流瞬间贯通了整条沟渠,这一整片田地,都将受到灌溉。

    田边的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

    不远处的茶棚下坐着两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此二人正是苏轼和章惇。

    苏轼看到那些欢欣鼓舞的百姓,却是叹了一口气。

    章惇问道:“子瞻何故叹气?”

    苏轼道:“我叹他们愚昧无知,被人狠狠戏弄了一番,还在哪里感动。”

    章惇不明所以道:“谁人戏弄他们?”

    苏轼问道:“章兄难道不知,这修沟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我多问这句作甚。章惇嘴角抽搐了下,生硬地转移话题,“子瞻你这治水的手段,在我看来,是要胜过多数水利官,如今河北正在广招人才治水,子瞻可有想法?”

    是金子真的在哪都会发光发亮,农田水利不是有钱就行,是需要技术的,而章惇在这方面不太行,好在有苏轼,他这一出手,将齐州河道治理的是井井有条,真的令章惇都心生敬佩。

    正好大名府需要这样的人才,章惇想将苏轼推荐去大名府,也就是拉到王安石这边来。

    “不去。”

    苏轼语气非常坚决。

    章惇好奇道:“为何?”

    苏轼道:“你认为,若无公检法,这条沟渠还能成吗?”

    章惇听他嘴里夹枪带棒,阴阳怪气就没有停过,当即也不爽了,有完没完,道:“难怪子瞻你一身本事,却在江南闲赋几年,今儿我可算是知道原因了。”

    苏轼眉角跳了跳,这可是他一生之痛,站起身来,“检察院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处理,告辞。”

    言下之意,那是以前,现在我可是忙得很,一天两三个官司,还得抽空帮你治水。

    昂首便出得茶棚,突然又回过头来,“这顿茶钱,就当是我的报酬吧。”

    章惇愣了半天,笑着摇摇头,“如此人才,偏偏生得一张嘴,真是人无完人啊!”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如果苏轼不认同这农田水利法,那他岂会出手相助,只是苏轼那张嘴,确实有些得理不饶人。

    在他看来,你这青苗法将百姓的钱都收刮走,如今又以大善人的形象出现,这真是太讽刺了。

    但话说回来,总比没有好。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