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七百二十一章 敌友难辨(2/5)

安石急功近利,任用小人。

    翻译过来,就是王安石是个好人,除了邋遢以外,几乎就没有缺点,但他身边全是奸人,比如说吕惠卿,比如说薛向。

    但是,他也不希望见到公检法因此蒙受重创。

    今日,他便来到检察院,找到张斐聊一聊,看怎么能够避免公检法因此受损,“如今朝中不少大臣,要求将此案移交给你们检察院,进行调查,你可知道此事?”

    “知道。”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司马学士可千万别上当,他们这是故意在挑拨离间,如果现在将此案移交给公检法,他们那边立刻就会借御史台来讨伐公检法,事情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司马光立刻道:“所以你也认为不应该移交给公检法?”

    张斐点头道:“不是认为,我一定会建议岳父大人拒绝,要么从一开始就交给公检法,要么就一直由御史台审理,如今再移交,这不就是在暗示御史台有问题么,这反而使得公检法沦为众矢之的。”

    司马光点点头,道:“你与文公想得一样。但是他们这一闹,对公检法也很不利啊。”

    张斐道:“其实这种有关政策的案件,交给御史台审理,也是不错得,让我们公检法审理的话,里面没有多少操作的余地,有时候弄得我们也挺为难的,关于程都监的案子,就是如此。

    只能开听证会来解决,无法起诉到皇庭,因为皇庭更是看证据和法律的。

    再说回此案,发运使自己没有干违法之事,我们公检法就不可能将他拉进来,我们惩罚那些贪官污吏,到时上面还得进行一番争论,而御史台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御史台就可以追究上司的责任。

    我们公检法主要是监督那些吏,守住这最底层就行,这上面的事,最好还是上面自己解决。”

    这话真是说到司马光的心坎上,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就如此案,公检法只能针对其中犯罪行为进行审理,薛向是否面临惩罚,还得是皇帝和宰相来决定,属于行政处罚,而御史台就可以直接判薛向有罪,因为御史台不是纯粹的司法审判,更多是行政、司法混在一起,他们可以追究宰相的责任。

    “嗯你说得不错,如此两分也好啊。”

    司马光稍稍点头。

    倒还别说,张斐现在还真担心,御史台会因此妥协,那样的话,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御史台始终占据着优势。

    文彦博可也不是善类,若是没有把握,他是不会出手的,而且他们似乎在慢慢押注,将案件一步步扩大。

    他让御史台一方面继续向皇帝要求查账。

    另一方面,则是不断爆出对新政不利的证据,这两三天就放一个出去,即便之前有所怀疑的百姓,面对不断传出来的负面消息,再加上保守派又旧事重提,拿着当初青苗法在京东东路的所为,以及将程昉那一笔账也算在王安石头上,导致舆论开始倒向保守派。

    这种小火慢炖,也是很要命的。

    王安石率先沉不住气,你们这么搞下去,朝野上下都充斥着对新政不利的消息,接下来这新政还怎么执行。

    保守派营造出来的舆论,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

    而他们只能死咬公检法这一点。

    关键王安石无法理解,为什么赵顼迟迟不下决断?

    难道赵顼要舍弃新政?

    这不可能啊!

    皇宫。

    “陛下,这是臣的辞呈。”

    这愤怒之下,王安石直接就给赵顼递上辞呈。

    他也没有办法,什么道理都跟赵顼讲了,那只是个别现象,相比起财政的增长,那算得了什么,不能因为那么几个百姓,就怪罪功臣啊!

    但赵顼死活不决定,这令他确实很生气。

    你要不相信我,我就不干了。

    赵顼眼中闪过一抹不快,嘴上却是震惊道:“先生这是干什么?”

    王安石面无表情道:“既然陛下不相信臣,臣自也不想在朝中待下去。”

    “先生切勿误会。”

    赵顼赶忙道:“朕并非是不相信先生,而是而是朕也有苦衷啊!”

    王安石闭口不言。

    赵顼面露为难之色,道:“实在是他们似乎知道朕多收了一些羡余。”

    王安石哪里不知道,对方要求调查内藏库,他就猜到这一点,但他不能说,他要说得话,皇帝不得以为他是在威胁自己,如今赵顼终于承认,他立刻道:“他们暗中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