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鹿

第十九章 论语赠蒲茂 肩舆循守卒(2/3)

挟十余州之师,来攻我一陇,胜负不言自明’,云云;又在信中对唐使君说,久慕唐使君之名,非常敬重唐使君,希望唐使君能‘与他一起,一统海内,成就大业’,云云。

    “等等就是这些内容吧,总之不外乎威胁与招揽共用。”

    莘迩听了,心道:“一手甜枣,一手大棒,了无新意,不过如此。”问这吏,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千里宜当回信,可有回信?”

    这吏答道:“唐使君没有回信,不过回送了一件礼物给蒲虏。”

    “什么礼物?”

    这吏答道:“一卷《论语》。”

    莘迩闻言,顿觉纳闷,刚才觉得蒲茂给唐艾的信无有新意,这却转眼就听到唐艾回赠蒲茂了一卷论语,这倒是极有新意了,却只是,回赠论语是何意也?思之不得,便问这吏,说道:“千里送《论语》一卷给蒲茂,是什么意思?”

    这吏却也不知唐艾此是何意,回答说道:“唐使君送了《论语》给蒲虏后,下吏等私下猜测,皆以为,这也许是唐使君在斥蒲虏实为胡夷,其虽自诩仁义,无非沐猴而冠之意?”

    莘迩想了想,失笑说道:“若是此意,千里此举未免促狭。”

    却实际上,唐艾不是这个意思。

    送蒲茂一卷《论语》,只是唐艾既懒得回信蒲茂,又懒得费心想该回赠个什么东西与之,故而随手便拿了案上在读的《论语》一卷,叫送去给蒲茂了。

    且亦不必多提。

    莘迩继续问这吏,说道:“具体的攻守战况,你且说来我听。”

    这吏恭敬应是,便顺着刚才的话,往下说道:“蒲茂耀兵、致信过后,乃於翌日对我襄武县城展开进攻。下吏适才已向明公禀过,蒲茂主攻的是我襄武城东、城南两面。他把攻城的秦虏分作了三部,自早至夜,攻城不息。

    “唐使君把城中守卒亦对应地分成了三部,并抽选了五百精卒作为预备队;唐使君又从城中百姓中,征选了数千丁壮,轮流助战。唐使君和麴太守亲自临城指挥。

    “激战两日,城东的护城河被填平数段。下吏从襄武出来的前一天,城南的护城河也被秦虏填平了几段。秦虏於是在下吏出城的当日,趁势发起了一次大的猛攻。

    “秦虏是上午开始的攻势,下吏时在城头,从侍唐使君,遥观攻城之虏,东、南两面,旗帜蔽日,奔骑川流,步骑合计只怕不下两万余众;攻城秦虏后头,复有数万秦虏列阵备攻。

    “唐使君披鹤氅,持羽扇,乘肩舆而登城楼,坐之观敌军容,见蒲茂的旗帜在城东,即令预备队五百精卒候於东城墙的藏兵洞内。

    “秦虏自上午到中午,攻之不歇,攻势最猛的时候,城楼上的瓦片为之震动。中午日头毒,唐使君触手亲兵铠甲,觉甲热之后,乃命藏兵洞内的精卒袭出。秦虏猝不及防,其攻我东城之部被我精卒冲散;城上矢石大发,并抛火油,杀伤秦虏甚众,斩获其曲军侯以上四人。

    “秦虏的锐气一下被打断,勉强又攻了一个多时辰,未到傍晚,蒲虏就鸣金收兵了。”

    这个吏员是个质朴之人,非是文采之士,一番本该是激烈精彩的攻防之战,从他的口中道出,却简直可用“朴实无华”形容。

    不过此战的整体经过,他倒是讲清楚了。

    听到唐艾选择中午发动反攻,莘迩赞许心道:“换了是我,也会选择中午。不止是因为中午日头毒,且更是因为攻城的敌军攻了半天城,该到饭时了,亦必俱皆饥渴,於此时攻之,正当其时!”

    那吏继续说道:“这天打赢一场,晚上,唐使君便召下吏,与下吏说,‘今挫秦虏之锐,是最适合悄然出城的机会’,下吏遂就在这天深夜,下城而出,来给明公送信。”

    “这的确是最好的出城机会。城中军心、民心如何?”

    那吏答道:“凡偶得战间歇息之时,或战况激烈之际,唐使君都会携夫人一道,鹤氅羽扇,乘坐肩舆,缘城墙而行,从容循抚守卒、民夫,有时候还会在城楼上弹琴奏乐。唐使君这般镇定,城中的军心、民心都十分安稳。”

    尽管还是“朴实无华”的言语,这番描述,却让莘迩及旁边倾听的麴令孙等,无不油然升起神往之情,都不禁遥想当那敌我鏖战的时候,唐艾坐肩舆,鹤氅飘飘,羽扇轻挥,而巡行其间,抚视兵卒,谈笑风生,乃至迎冒敌人箭矢,在城楼悠然抚琴的风采,会是何等的卓异。

    “若我在城中,守将如此,纵敌千万,何惧之有?”麴令孙心中这样想道。

    莘迩叹了口气。

    乞大力也是佩服唐艾的胆气,心中正在暗赞:“唐使君的这份胆勇,差不多可和我比了!”听见莘迩叹息之声,问道,“明公,唐使君当真不愧明公屡对他做出的人杰之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