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326 新旧杂居矛盾伏笔 钱后度僧皇帝坚拒(1/2)

    朱祁钰无奈地摇摇头:“后宫这些破事儿,我哪懂得怎么处理。偏偏咱家小王妃还怀着身孕,如今什么事情都管不了。”

    何宜笑道:“我们不是还有两个王妃吗?”

    “那不行,那两位小王妃还小呢,我不想让她们去掺和这些肮脏事儿。

    就这样吧,将那些贵人都升为嫔,与太上皇的旧嫔妃杂居于东、西六宫之中。

    然后把南宫收拾出来,等太上皇回京之后,让太上皇和钱皇后一起住南宫,周皇后带着太子住坤宁宫,剩下的嫔妃住东、西六宫。

    太上皇想要哪个嫔妃侍寝,再随时征召就是了。”

    说罢,朱祁钰又补充道:“就算王骥真心实意地迎归太上皇,至少也得过了年才能把仗打完,太上皇回到京城,怎么也得明年三月了。

    到时候会试、殿试结束,王妃也生完了,咱们就可以专心陪太上皇斗智斗勇了。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太上皇回京的第一年,是上皇派气势最盛的一年,也是我们最艰难的一年。

    只要顶住了,后面上皇派的气势便会一年弱过一年。”

    何宜好奇地问道:“现在看来,即便太上皇回京,上皇派也没什么口实借以向陛下发难吧?”

    朱祁钰苦笑一声:“明年,我要开始削藩了,我还要动盐税。”

    这话讲完之后,朱祁钰自己都止不住地叹气。

    实在太难了,这皇帝真不好当,还不如亲王过得舒坦。

    “削藩?”

    “嗯,太祖制定的宗藩制度太不合理了,或者说太自私了,光想着老朱家怎么享受,却不管百姓的死活。

    刚开始的时候还好,随着宗室数量越来越多,各大藩王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夸张,大明早晚得走上不归路。

    到时候养兵的钱都拿不出来,一个只有十万军队的小部落,就能把大明推翻。

    别看现在大明可以压着周边这些异族随便打,到了王朝末年,一切都会还回去的。”

    这话有些太超前了,何宜听了都挠头。

    朱祁钰站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笑道:“好困啊,我要回家收菜去了,你在这里盯着吧。”

    出了西阁,朱祁钰一边沿着汉白玉铺成的石阶往家走,一边胡思乱想,胡乱感叹:难怪越往后,大明的内阁权势越重呢。

    疆域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光靠皇帝一个人玩命干活真不行。

    也就是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受得了这么个造法。

    剩下的皇帝,都会忍不住将这些琐碎甩给内阁。

    内阁这些精英,实在是太好用了。

    自从彻底把内阁都换成自己人之后,朱祁钰操心程度只有原来的一两成。

    至于将来会不会和内阁翻脸反目?朱祁钰自己也没把握。

    按照嘉靖的经验来说,貌似不会。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反正朱祁钰自己早就打定了主意:在集权与长寿之间,我宁可选择长寿。

    啥权力不权力的,人都死了,权力再大有毛用。

    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权力一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像仁宗那样,当皇帝都不满一年,然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去见太祖太宗了,权力有什么用呢?权力能为仁宗换回寿命吗?

    还有宣宗也是一样,号称英明神武好圣孙,结果比肥胖有足疾的仁宗还短命十年,想想都替他尴尬得慌。

    至于朱祁钰的长寿方案,那自然是整日呼吸山中最新鲜的空气,饮用最清澈甘甜的泉水,沐浴最舒畅身心的温泉。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恬淡闲适的心境,尽量少操心琐碎之事。

    朱祁钰一直在身体力行这套理论,朝廷的事情,已经全部分配给了内阁、六部。自己只管偶尔就大政方针下达几道诏命。

    家中之事,则完全分配给了十五位宠妃。宠妃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有的管账目,有的管田庄和店铺,有的管针织女工,有的管胭脂水粉,还有的管房中之术和画画。

    朱祁钰在家里就只负责当主心骨。

    回到房中,由宠妃们服侍着脱了衣服,朱祁钰往床上一倒,就再也不动了。

    林香玉像只小猫一样往朱祁钰怀里一钻,把锦被一蒙,也就不动了。

    浅雪则坐到另一侧,一脸为难地问道:“夫君,钱皇后那边想要度僧,说是要为太上皇祈福,问您同不同意?”

    “度多少?”

    朱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