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777 王越追忆最惨北伐 大宁打造最强防线(1/2)

    王越是强硬主战派,但皇帝写信来询问意见,却也得仔细斟酌一下再回答。

    提到北伐,王越最先想到的,不是徐达,而是丘福。

    这位靖难功臣之首,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丘福,率十万大军北征蒙古。

    结果轻敌冒进,陷入重围,全军覆灭。

    总兵官、淇国公丘福,被俘虏;

    右副将、同安侯火真,被俘虏;

    左参将、靖安侯王忠,被俘虏;

    右参将、安平侯李远,被俘虏。

    一国三侯,竟被蒙古人处决。

    左副将、武城侯王聪,战死。

    太宗一共封了四个靖难公爵,十三个靖难侯爵。

    这一仗打下来,死了一个靖难公爵,四个靖难侯爵。

    简直就是骇人听闻,损失之惨烈,大明立国百年来,也就只有土木堡之变能与其相提并论。

    对于这场惨败,大明朝堂讳莫如深,轻易不会提起。

    真要细究起来,大明对北元的战绩,十分不堪。太祖朝,徐达第二次北伐失败;太宗朝,丘福全军覆灭;再加上最近的土木堡之败。

    是一次比一次惨烈。

    最关键是,耗了这么多年,蒙古人还是那么回事。

    人口依然在,草原依然在,统治区域也没什么大变化。

    甚至经过宣德皇帝伟大而博爱的弃地献城,蒙古的地盘一度还扩大了呢。

    经过这么一番考量,王越变得保守起来,字斟句酌之后,才给皇帝回了信。

    其中给出的近期战略,就是固守城池,以待战机。

    远期战略,则是攻占草原上各大湖区。蒙古人可以骑着马四处跑,但湖区跑不了。

    蒙古人终究还是集中在湖区周边的草原上放牧的。

    明军可以改变太祖、太宗朝的策略,冲过去,占住水源就不走了。然后将蒙古人从劫掠者改造成老老实实的牧民。

    在大宁城,负责守城的文臣武将们又是另外一个风格。

    傍晚时分,许通带着余子俊、秦民悦回到定北侯府。

    定北侯夫人王云梦看着泥球似的三个人,都快无语了:“我的三位青天大老爷,你们天天去身先士卒地挖壕沟、垒边墙,这都折腾了大半年了。

    每天都是好好的人一早出去,傍晚三个大泥球回来,这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许通梗着脖子犟嘴:“当初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我就是这样跟着圣上在城外挖壕沟的。

    连圣上都是挖成个泥球回去,怎么了,有问题吗。”

    王云梦揶揄道:“你不要拿圣上压我,要不咱去圣上面前掰扯掰扯,看看圣上到底偏帮谁。”

    许通闻言,别过头去不说话了。快算了吧,这些疯女人,皇帝都不敢轻易招惹。

    秦民悦是许通的妹夫,被皇帝派来大宁参赞军务,所以一直住在定北侯府。

    余子俊孤身一人在大宁,许通也总是将他拉来家里住。王云梦虽然性格强势,但把定北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余子俊在定北侯府蹭吃蹭喝,也比在衙门里孤零零地没人管强。

    大宁的文武主官倒是十分和谐,余子俊要在城外修筑防线,许通就天天跟着去挖壕沟、垒石头。

    王云梦命丫环们去服侍三人梳洗罢,换了干净衣服回到厅中吃饭。

    吃了几杯酒,众人又谈起了最近的形势。

    余子俊向王云梦解释道:“我给圣上禀报的拒敌方略,就是沿边筑墙置堡,设多道防线阻挡敌人的骑兵。

    大宁周边多山,我们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垒筑、或挑堑,绵引相接,以成边墙,于计为便。

    这大半年来,我们共筑城堡七座,边墩十二,小墩三十六,崖寨一百五十七。

    并且在空旷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避敌骑射。

    如今防线大体已经完成,蒙古骑兵来犯,受防线所阻,无法冲锋。

    我们只要依托地利,火器辅助,以朵颜三卫骑兵反攻,必可取胜。”

    王云梦点头笑道:“我一妇道人家,哪里听得懂军旅之事。只要大宁平平安安的,你们平平安安的,百姓平平安安的,就是莫大之福了。”

    余子俊表面连声附和,心里却一点都不当真。什么妇道人家,这位定北侯夫人明明就是皇帝的眼线和监军。

    平安无事还好,一旦出了问题,人家是能直达天听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