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情况,立刻大声喝道:“今,吾奉诏平乱,只诛首恶,不问胁从!尔等若能及时幡然醒悟,本将既往不咎!”
身后的北军士兵再次齐声呐喊:“将军有令:若弃械投降,既往不咎!”
与此同时,张越拖着陌刀,继续向前。
身后,数千名北军士兵,举着坚盾,列着队形,缓步跟随。
一步,两步、三步……
终于,当张越走到武库之前大约二十步左右的时候。
武库大门被人打开了,营垒上,数不清的士兵,丢下了他们的武器,跪了下来。
而那些临时纠集起来的游侠、私兵们,则被人砍翻在地。
少许,一个穿着军官服的汉军司马,带着数十名士兵出降:“末将武库左监冯旭,恭迎鹰杨将军!”
张越笑了一声,举起陌刀,对着身后的士兵下令:“入营,发令,命长水校尉、射声校尉队率以上军官,即刻来武库议事!”
夺下武库,只是一个开始。
团结人心,定下战略基调,凝聚上下共识,就是接下来要做的重点。
其重要性,在张越心里,已超过了一切。
包括太子据、霍光以及建章宫的天子、太孙。
因为,张越知道若不能立刻做好这些事情,接下来他就极有可能被人翻盘!
正治斗争,纲领第一!
纲领不清,自招其败!
而在现在,对张越和他的集团来说,首要的目的,自然是立刻确定,此次事件中他们的立场、目标、决心!
并搞清楚,部下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与决心!
而到了这一步,事态和局势,也促使张越与他的部将们,必须迅速立刻确定这些事情!
……………………………………
张越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执行。
不过半个时辰,从另外两个城门入城的长水校尉陈安、射声校尉许广国就各自带着数十名军官,匆忙赶到武库。
而在这里,宋襄带着的北军军官们,也已经初步将武库控制下来,完成了俘虏的收押、防御的建立。
并在武库东南库房,腾出了一间宽敞的库房,作为这次会议的会场。
所有人在来到武库后,立刻就被带到此处。
“军情紧急,本将便不与诸公絮叨了……”张越在看到人都来齐了以后,径直带着续相如,走到这库房中间,对着所有人拱手道:“今,长安局势,想必诸公也都该有数了……”
事已至此,只要不是傻瓜,大家都看出来了。
今夜的长安,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所有人都已经被迫卷入其中,身不由主!
而且,所有人都已经置身于及其危险的境地,稍不留神,就是身死族灭!
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和历史上的淮阴候韩信、条候周亚夫的部将一样,被永远流放,子孙都要受今日之事的牵连——除非他们能马上找到新靠山,并及时的通过出卖鹰杨将军来改换门庭。
可,现在的情况,怎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
于是,他们现在只能一条道,跟着鹰杨将军走到底!
与长安叛军,甚至更深层次的敌人,做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坐的都是军人,特别是长水校尉、射声校尉的军官,他们早就已经把脑袋拴在了裤腰带上了。
自然有着觉悟。
于是,张越话音刚落,便有人道:“将军!您怎么想,末将等便怎么做!”
这立刻引来无数人附和。
更有大胆之人说道:“昔者,陈涉有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亦然也!况,早有谶语曰:汉有六七之厄,法因再受命,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将军封狼居胥山,登高而建极,授天下以良麦良粟,致亩产七石,新王,舍将军谁能当之!”
而此人说完,整个库房立刻寂静无声。
旋即,便爆发出了无比高亢的附和之声:“善!代汉者,当涂高!今汉德已衰,将军负天下之望,有安四海之德,舍将军,谁能为之?!”
张越听着,内心波澜不惊。
这是他早就有所预料的事情。
亦是事物必然发展的结果!
即使没有今天的事情,十年、二十年后,只要他不倒台,同样会有人在他面前这样进言的。
就像当年韩信一样。
只是,韩信不听人劝,落得了一个身死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