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的人。
然而,无论怎么害怕和畏惧,辛庆忌终究逃不了,也无处可逃。
便只能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跟着金阏,从长安外的道路,拐入前往新丰的道路。
如今,从长安往新丰,是极为快速的。
因为,一条前所未有的沥青路,连通着帝国的政治中心与工业中心。
而道路上,更是时时刻刻,都有着大队大队的车马、商队,在相向而行。
所有的车马上,都满载着各种物资。
粮食、原材料,都是运向新丰的。
而各种手工制品与工业品,则是运往长安,等待装上通向帝国各地的马车。
随着辛庆忌一行,越来越靠近新丰。
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终于,在越过临潼,进入新丰辖区后。
他们的眼睛,都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从前,新丰是一个农业粮食产区。
境内大多数土地,都是农田,这里更是如今天下大名鼎鼎的‘新丰麦’的原产地。
当年,新丰的百姓,只是靠着卖麦种,都赚的盘满钵满。
但现在,新丰境内的农田在不断萎缩。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的作坊、工坊,密密麻麻的遍布道路两侧,将曾经的农田逐步挤压。
在河道两旁,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
这是第三代的高炉了,采用了最新的耐火砖和冶炼技术,每座高炉日产生铁可达数千斤之多。
滚滚铁水,每时每刻都从炉中流出来,然后被数十甚至上百的工匠,进行锻打、锤炼,成为铸铁块。
接着,成型的铁块被送到一辆辆重载马车上,这些四马拉拽的马车,行驶在由原木铺垫的轨道上。
并由这些轨道,运向下一个地点。
而入蜘蛛网一样,遍布视线的轨道,是新丰目前最大的特色。
它们连接着整个新丰的所有作坊,并成为各个作坊运输的纽带。
所以产品的生产、加工、合作、组装,都由这些轨道联系起来。
这使得新丰的生产效率,冠绝天下。
天下四成以上的生铁、六成以上的精铁和七成以上的粗钢,都在这里生产、加工。
一半以上的箭矢、铁甲和八成以上的火枪、火炮及其零件也都是在这里。
得新丰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谚语,更成为了全天下的共识。
当然,作为代价,此地已经成为了汉室天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粮食、饮水,都已经不安全了。
现在,新丰辖区的粮水,全部从长安输送。
而大部分的百姓,也都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或者工坊主。
也就骊山那边,还在遵循着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虽然,辛庆忌和金阏都不是第一次来新丰,更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但他们依然充满了敬畏与震撼。
因为这庞大的工坊区,连绵不绝的轨道网,还有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吞吐着浓烟,流出铁水的高炉。
都代表着力量,象征着毁灭。
它们毁灭了一切已知世界的抵抗,瓦解了所有内外的敌人。
枪口之下,人人平等,炮口面前,王道教化!
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切,辛庆忌满心敬畏与震撼的问道:“丞相,究竟要什么?”
是啊,如今的帝国,已经内外无敌,那位丞相,却依然在孜孜以求的督促和命令着少府,不断的加强建设。
以辛庆忌所知,去年,丞相就已经从新丰和少府抽调了八千多工匠,前往了太原、雁门,打算在当地复刻一个新丰。
此外,早在永始三年,辽东郡辖区的永安县,就已经开始建设类似新丰的系统。
为此,国家每年投入了不计其数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扶持、建设。
一个已经天下无敌的国家,却还在孜孜以求的建设和强化自己的力量与体量。
所以,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在问着这个问题。
包括哪些位高权重的卿大夫们。
“我听说……”金阏在旁边低声的道:“今年正月,丞相召集卿大夫们,宣布将于三五年内,退位让贤……”
“就是因为卿大夫中,有人不愿继续支持丞相的大策……”
“故此,丞相才要釜底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