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却又暗合公羊学派长久以来的呼吁与主张‘改制维新,更化制法’。
与董师在世时的追求是符合的。
新王新气象,新代新制度。
可是……
董师说的是托古改制。
新丰这里,却是打着先王的旗号,在玩自己的。
那些器械、制度、律令,那一条是三代就有的?那一个是先王所见过的?
带着这些疑虑,褚大问道:“老朽在来前,曾在新丰枌榆社乡亭,有所见闻……”
“敢问侍中,那些器械与制度、律法,是侍中所为?”
“然……”张越微微恭身道:“不敢瞒先生,此皆晚辈所令……”
“晚辈曾在天子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以三年之功,令新丰初治,令民皆有五十亩之地,两亩之宅,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家养二母彘、十鸡!”张越昂着头,略带骄傲的道:“欲践此大业,不得不行非常之法!”
“况,为汉制法,士大夫之责,人臣之本也!”张越振振有词,一副真理在我手中的模样。
褚大听着,感觉好像似乎是这么个道理?
但又感觉好像那里不对劲?
没办法,他人老了,思维与反应能力,远不及当初。
还是一个端坐在他旁边的儒生,悄悄的提醒:“老师,为汉制法,当以仁为本,以义为纲……”
褚大闻言,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对张越道:“可是,老朽所见,新丰律令制度,无一字言仁义……”
是的,公羊学派对于汉律汉法最大的不满也在于此。
所有条款,都是从秦律继承过来的。
虽然搞了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但是……
没有一条律法说,行仁义者赏、坏仁义者罚。
相反,律法只告诉人民,你做这个事情会受到什么惩罚?
完完全全的就是法家的制度,黄老学派的思维。
而新丰这里也差不多。
反正,他没有见到什么‘导之以礼、风之以乐、行之以义’的规定。
倒是对于百姓违法,规定的很清楚。
动辄就是连坐,开口就是‘牵牛扒屋’‘全家流放’。
张越自然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道:“先生,行仁义,未必要宣之于口,行仁义当付诸实际!”
他负着手,道:“当今天下士大夫,人人皆以仁义宣之于口,却不肯行之于道,以为口诺仁义,则天下治也!”
“何其缪也!”
“此非所谓临渊羡鱼?既临渊羡鱼,何不退而结网?”
“所谓仁义者,难道不是令民安居乐业,使百姓富足安康,无受饥寒?”
“呃……”褚大本来就不是很善于辩论,加之年纪大了,一下子就有些跟不上张越的思路,更别提现在张越拿着的是董仲舒的理论在说事。
当年董仲舒就是这么劝当今改元易朔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况且,张越说的也没错。
天下士大夫,特别是儒家各派,包括公羊学派在内的很多人。
都是嘴上讲仁义,背地里男盗女娼。
故而,久假而不归的诅咒,蔓延在上上下下的人身上。
当然,张越也知道,要搞定褚大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必须出杀手锏!
他微微作揖,抢在褚大身边的弟子再次提醒他之前,拜道:“先生,晚辈闻公羊春秋曰:庄公十八年夏,追戎狄于济西,春秋大之,大其为中国追戎狄!”
“故晚辈以为,大戎未至预御之,圣人之教,夫子之道,春秋之义也!”
“既可用之于中国预夷狄,也可以用之于治政理国,大灾未至预先御之,大患将起预先御之,皆如此而已!”
“新丰士民,有不举其子之陋俗,关中减产,生民有饥寒之苦!”
“晚辈便以严法,示民以水火之害,民知水火为害,则无溺亡、火伤之事!”
褚大听着,却是感觉有些脑子不够用了。
但是……
对方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啊!
尤其是特别投他的胃口。
大戎未至预先御之,这是公羊学派激进派的核心主张,地位和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一样。
这个理论的意思是什么呢?
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