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七百零三节 帝国蓝图(2/3)

规模使用连弩之事?”

    “嗯?”刘进看着张越,拜道:“愿闻其详!”

    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刘进现在是很愿意请教的。

    他甚至曾为自己不懂的农事,向一位在田中劳作的老农恭身求教。

    现在,这位长孙殿下,正在不断的向着他的曾祖太宗皇帝学习。

    就差恨不得宣告天下‘孤欲矢志重建太宗之政’。

    “中国之于夷狄,除却仁义忠孝之别,礼仪尊卑之分外,最大的分野,就在于诸夏能做的事情,夷狄不能,而夷狄能之事,诸夏善之!”

    “便以这蹄铁而言……”张越轻笑着,不屑的道:“便是臣将蹄铁的制造方法和图纸送给匈奴人,匈奴人亦不能作!”

    汉室所造的马蹄铁,乃是选用了性能极好的可锻铸铁!

    甚至在退火过程中,进行了硼化处理,使之具备了一定的合金性能。

    匈奴人呢?

    他们连白口铸铁的科技树都未必点亮了。

    张越见过一些缴获的匈奴铁器,在研究后发现,那是锻铁技术的前身,也就是块炼铁锻造出来的铁器。

    看似质量不错,甚至拥有超越一般生铁的性能。

    甚至,据说匈奴单于还拥有几件陨铁锻造的利器。

    但很可惜,块炼铁技术,早在夏朝就被诸夏民族玩烂了。

    这种产量低下,无法大规模生产和冶炼的辣鸡技术,张越根本看不上眼。

    匈奴人要是拿他们的块炼铁来打造马蹄铁,那张越就有笑话看喽!

    就算他们勉强摸索出可堪一用的锻铁来打造马蹄铁。

    产量又能有多少?

    以匈奴的国力,承担得起这种装备的规模化列装的压力吗?

    答案是不可能!

    就像匈奴人虽然能缴获到大量汉军装备,甚至包括了连弩、脚踏弩和大黄弩这样的利器。

    然而……

    历次战争,都未见匈奴人大规模使用!

    不止是因为匈奴缺乏使用这些技术兵器的人才,更因为,这些缴获的兵器他们用一次就少一次。

    零件一坏,就等于报废!

    他们连修复的能力,也未具备!

    “真的吗?”刘进不敢确信的问道。

    “当然!”张越骄傲的抬头答道:“殿下,尽管放心,只要中国不放松,不断提升技术,则四夷永远难望中国项背!”

    技术领先带来的优势,真的是很酸爽!

    正如现在,汉室的冶炼铸造技术,对匈奴形成碾压。

    所以能一汉当五胡!

    当汉家技术继续向前发展,突破下一个技术难点,使得大规模的冶炼钢铁成为现实后,这个技术差距将大到让匈奴人绝望的地步!

    现在的代差,匈奴人或许还可以凭借战略纵深,拉长汉家补给线来赢得胜机。

    但一旦,汉室能大规模冶炼钢铁,用钢铁武装军队。

    匈奴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赶快爬到长安来,向大汉天子摇尾乞怜,这样或许可以避免西迁欧陆,去当上帝之鞭的悲惨命运。

    刘进听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然后,他又问道:“张卿,这样出口马蹄铁,未来不会对汉家利益构成损害吧?”

    “若乌孙人以汉家装备,反过来反咬一口,可就不妙啊……”

    “毕竟,夷狄禽兽,不可信也!”

    张越听着,真是无比欣慰!

    他对刘进深深一拜,道:“殿下圣明,所以臣才要乌孙人以皮革、羊毛来换啊……”

    张越轻笑着道:“臣自然知道,乌孙使者回国后,肯定会大量从他国收购廉价的皮革、羊毛,换我中国铁器……”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汉卖其一件马蹄铁,所得利润,足可为一位汉军军士,打造全套装备!”

    “更何况……”张越轻笑着道:“乌孙得我兵甲,固然可以强大军力,然,一旦其与汉交恶,则自断臂膀!”

    “蹄铁也好,兵器也罢,都会磨损,都会生锈,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时更换、维护……”

    “尤其是马蹄铁……只要乌孙人用上,就再也离不开汉家了!”

    只要乌孙人开始了皮革、羊毛换铁器。

    那他的经济和军事,就被汉室操纵于手。

    别看张越现在说的好听‘必不会为难友邦’,但等过上几年,乌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