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沙主宰

第二卷释疑(3/4)

   洪范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他没法接受自己成为临阵脱逃的人,否则就是第二个李鹤鸣。

    在这个时候,洪范再无法糊弄自己内心的道德拷问。

    我明知道这五个人只是五把刀,接受自我欺骗,我本质上就正走向李鹤鸣的老路。

    所以有了之后的发展。

    【引用原文:

    我若是敖伏威,也不会让手中的刀知道太多。洪范想到。

    ……

    “你去哪?”叶星火叫道。

    “回西京。”洪范头也不回地说道。

    “这是第几个?”叶星火再问。

    “第四个。”洪范答。

    “第五个不去了?”问。

    “来不及了,三溪县在西京正南,青槐城在正北。”答。

    ——289】

    为啥不去了?

    哪怕其他缇骑会先到,单纯复仇心切的人,不也该赶去看看现场吗?

    因为哪怕再亲手杀了第五人,也无法让洪范回答内心的道德拷问——义与利,应该做的事与生命的危险,我该如何选择?

    【引用原文:

    天开地阔。

    田野合围如牢。

    他昏昏然寻了大致方向,似一条丧家犬般蹒跚远去了。

    ——289】

    有的读者或许认为是洪范是心头太悲伤,所以用丧家犬象征。

    死了战友不至于丧家,丧“家”是因为心乱了。

    洪范外表圆滑,内心有道德准绳,但他穿越前很少遇到这样的考验。

    但现在从法治社会来到了大华,考验真的来了。

    他暂时回答不了心头拷问,也就暂时没有了立身于世的基础,所以成了丧家犬。

    然后,徒步走回西京三日三夜,洪范渐渐想明白了。

    【引用原文:

    “敖伏威、敖知机、敖知弦。”

    洪范将三个名字念了一遍。

    “见者必杀。”

    ——289】

    【引用原文:

    乌云厚重如城,自中间透出一线光。

    好似天裂。

    雨水洗净全身,他有了结论。

    不是杀得太多,而是杀得不够。

    洪范心中一时明朗。

    ——289】

    乌云被光破开,洪范通过击杀四个刺客的过程冷却自己的心,最后思考到答案。

    To be, or not to be?

    义在利先,乃至在生存之先。

    而在之前,洪范回馈家族、要制造火器、想给学不了武道的人开一条路,其实都与他此时的答案呼应。

    这一卷的一大目的,就是标定洪范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正好在洪范明了内心、做出回答的当天,他知道了敖知弦回来,要布局杀她。

    正是这个答案,让洪范不再那么利益至上、排斥死亡,以至于对选择死斗的苏佩锋也有了感同身受,因此接战(苏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继续当自己的天骄)。

    所以从头到尾,折磨洪范的并不是悲伤。

    前期是恐惧,后期是内心的道德拷问。

    ······

    这地方出了这误解,不是读者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构思这段的时候,我认为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太多了、情绪太细了,这不是网文的路子,不能这么写。

    到时候大段大段洪范内心戏、自我辨析,一定会导致很多读者厌烦,觉得水、没意思,妨害节奏。

    当时我还和运营官说,网文大部分读者看个乐子,很多甚至是跳读的,这样剖析人物很不讨好。

    所以我考虑再三,从洪范回西京开始尽量用白描手法,回避心理描写与描述,把洪范心里的变化和自我拷问作为暗线,并加了许多象征和特别的比喻来暗示指引。

    譬如倒映的脸像李鹤鸣、天裂这些是象征。

    譬如盘旋击杀华安的时候“好似一头等待就食的秃鹫”、丧家犬,这些是特别的比喻。

    我当时的想法很理想化。

    就是说看得细、对文字敏感的读者能看明白,或者哪怕部分明白,他们会觉得有余味,觉得这些章回里带着一种隐性的情绪流。

    而不喜欢这些的读者就单纯当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