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28章 污点啊!(1/2)

    “众卿这是为何?何至于此啊?”

    这些站出来的大臣纷纷目视宋之普,宋之普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谁让他是首辅呢?

    虽然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顶缸头一个,背锅第一人,不做第二人想。

    不上也得上,否则定然会被人骂作‘泥塑首辅,纸糊阁老!’,青史中留下一笔骂名。

    宋之普在众人瞩目中站起身来,冲着鲁王一拱手。

    “殿下,外戚干政,祸国殃民,殷鉴不远,万万不可开此恶例,臣请殿下严惩不殆,以正朝纲,以儆后人。”

    张国俊听到首辅也要杀他,顿时瘫倒在地,当即失禁,胯下一热,一股骚味传了出来。

    鲁王面色迟疑,看看众位大臣态度坚决,有点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就听帘子里面传来一声娇呼。

    “王爷!”

    鲁王一听这声音,如奉纶音,赶紧丢下众多大臣,一头钻回帘子里。

    众多大臣相视几眼,纷纷摇头。

    他们推举的这位鲁王殿下真是没有明君的样子,为后宫而罢朝议,任由外戚和后宫干政... ...不是明主啊!

    可是当初整个浙江十几位藩王都降了,这是唯一的选择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多时,鲁王再次从帘子里钻来。

    张国俊一见鲁王就像见了救星一般,连滚带爬冲向鲁王,一把抱住鲁王的大腿。

    “妹夫!你要救救我啊!我又跟这些大臣没仇,他们为什么非要杀我啊?”

    鲁王动了一下腿,发现挣脱不开,只好尴尬的冲着众臣恳求。

    “国舅一家来自民间,小门小户没见过世面,从来不知朝廷纲纪,不知者不怪,众位爱卿放他一马如何?”

    张煌言上前一步,亢声说道。

    “鲁王殿下,如果人人都说一句不知国法,便不予惩治,那置国法于何地?”

    鲁王踌躇半天,憋出来一句。

    “本王元妃临盆在即,勿让元妃为此忧心伤怀,影响胎儿。”

    鲁王语气很软,已经近乎恳求了,几个大臣对视一下,都有了退意。

    张煌言还想强求一下,结果被人在身后拉了拉衣衫,只好长叹一声,转头而去。

    一场酒宴不欢而散,朱大典向外走了两步,再次回过头来,来到鲁王面前。

    “殿下,还记得绍兴之败,还记得仓皇南逃否?”

    鲁王被朱大典一句话怼死,掩面不敢相对。

    朱大典不为己甚,转身离开。

    鲁王慢慢放下衣袖,看着朱大典的背影,默默无语。

    鲁王回顾就在前不久发生的绍兴之败,当时方国安统帅十万大军,沿着钱塘江布防,兵多将广气势喧天。

    结果当时鲁王带头享乐,沿江诸军整日唱戏听曲,声闻百里;丝毫没有作战训练的打算。

    结果被博洛领着清兵水陆并进,一波推了。

    方国安的十万大军遇敌即溃,一点作用都没起,大半朝廷都做了清军俘虏,真是惨烈异常。

    现在回想起来,绍兴之败一大半的责任都要落在他身上,没有他这个监国带头娱乐至上,也不至于文恬武嬉成那个样子。

    逃亡的生涯并不好受。

    鲁王仔细想想,如果当初在路边的小树林里,不是弘栋脱颖而出,当时他们全家恐怕都要遇害了。

    鲁王想了更多,想起兖州被清军攻破,全家遭难,原配王妃为了不受辱,自杀身亡,几个儿子不知所踪。

    几年后,清军入关,举家南逃。继妃陈氏路上染病,但为了不拖累他,在他眼前自杀。

    想起这一桩桩一件件,鲁王不由得悲从中来。

    同时越发愤恨自己当初浪费时光,只知享乐,完全忘了在清军手中遇难的众多家人。

    鲁王抬眼望望人走杯空一片狼藉的酒宴,踹开扒在自己腿上,因为捡回一条命,欢喜得傻了的张国俊,走出殿堂,望向北方。

    那里有社稷,有祖坟,有故乡,有众多亲人的尸骨和冤魂... ...

    ... ... ... ...

    却说几位大臣离开王府,登上各自的轿子,带上各自的仪仗衙班,就要返回住处。

    这时张国维追上宋之普,将宋之普从轿子上喊了下来,两个人边走边聊天儿。

    说了几句,张国维提起来意。

    “则甫,调令也发了,行文也下了,世子马上就要与清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