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344章 友好而富有成效的会晤(1/2)

    就在杭州这边大臣们心中诧异的时候,鲁王开口说道。

    “众位臣僚,此次光复杭州,是一桩大喜事,同时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吾儿六王子弘栋,于十几日之前千里奔袭应天府,刚刚收复了南都,恢复了祖宗陵寝。”

    众多大臣听了这话一脸的难以置信,但这并不耽误他们整齐的站起身来,冲着鲁王大礼参拜。

    “臣等,为监国鲁王殿下贺!”

    “为世子殿下贺!”

    鲁王被所有人恭喜庆祝,脸上露出开怀的笑容。

    “众卿平身!”

    “谢监国鲁王殿下!”

    众人各自安坐,这时鲁王提起一个新话题。

    “这次光复绍兴和杭州,诸位臣工多有陷于敌手者,以后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并且会越来越多。”

    “在此,本王想要与诸位商议出一个统一的解决办法,陷于敌手者如何?仕清者如何?投清者如何?”

    鲁王这话一出口,整个杭州府府衙顿时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下,默默用眼神互相交流,没人敢轻易开口。

    府衙内的气氛变得非常微妙,现场众多大臣似乎天然的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在绍兴府被解救出来的众多大臣,另一个则是追随鲁王辗转抵达金华的大臣。

    双方都不开口,场面一时僵持下来。

    鲁王等了片刻,发现没有人表达意见,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将茶杯轻轻放下。

    “既然众位臣工没有什么意见,便听听本王的看法吧,如果众位臣工对本王的看法没有意见,那就按照本王的办法执行。”

    鲁王停顿片刻,扫视一下在座的众多大臣,见大家没什么反应,便继续说道。

    “孤以为当时国家危难之际,务求实际不尚虚名,并且双方你打来我打去,总会有失陷敌手的情况。”

    “因此失陷敌手后又归来者,可以不视为失节,照常任用,一视同仁。”

    “失陷敌手,随后又被迫仕清,但心怀大明,一直寻机求去的,仍然可以照常任用,一视同仁。”

    “至于主动投清,并且对我造成危害者,等同于敌官,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鲁王一口气将自己的意见说完,随后将目光投向下面的众多大臣。

    “众位臣工觉得孤的办法如何?”

    下面的众多大臣快速的交换着眼神,最后一个御使站了出来,向鲁王一拱手。

    结果还不等他开口,鲁王抢先开口说道。

    “值此国家危难时局动荡之际,不要徒逞口舌之快,”

    鲁王的话让那个御使不由得一窒,下意识的看了宋之普一眼,在场的大臣好多人都将视线转向宋之普,鲁王同样将视线投注过来,带着意味深长的眼神,让宋之普不由得脸色一黑。

    那个御史明显也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为了弥补过失,赶紧硬着头皮开口说道。

    “监国鲁王殿下,臣闻国家法度,无外乎奖功罚过,惩恶扬善,正本清源,使人知其所以往也,为万民之表率。”

    “现如今朝堂上,大量不守臣节之人充斥其间,清来则降清,明来则复明,天下兴衰与其完全无碍,荣华富贵得享,高官厚禄得坐,将士厮杀血战,忠贞之臣筚路蓝缕,全都与其无关,照样腆然位列朝班,置忠臣义士何?”

    御使这一份冠冕堂皇,凛然大气的发言,立刻让整个朝堂上陷入一片死寂。

    因为这御使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言,认为投降清朝的人,清兵来了就投降清朝,清兵退了就回到明朝这边,什么风险都没有,什么损失都没有,照样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如果有这么轻松的事,那前面那些血战厮杀的将士,跟着鲁王辗转流离的忠臣,承受的苦难和牺牲还有什么意义呢?

    鲁王头疼不已,却不敢轻易表态,因为现在他无论是持支持的态度还是持反对的态度,都会让另一边伤心失望。

    鲁王只好将目光投向朱大典和张国维,希望两人能够解决目前左右为难的困境,因为此事两人早已专门上过奏折。

    朱大典沉吟片刻站了出来,他向鲁王微微拱手,随后转过身来,面对在场的所有大臣。

    “奖功罚过,这句话说的好!”

    朱大典开口发言,首先定了一个调门儿,立刻让在场追随鲁王的这一帮大臣精神一振。

    毕竟大家辛辛苦苦追随一场,不指望升官发财,至少也不能让他们白费力气吧?

    辛苦一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一笔勾销,与那些投敌的人待遇一样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