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无敌铁军

第九十五章十取四(2/3)

有理会老鸨。刘燕燕露出迟疑之色而是,怔怔的望着高敬宗出神:“大都督想法虽妙,恐怕……”

    刘燕燕并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说出来的话,恐怕会有点伤人。妙音坊有三大老板,其一就是吴郡陆氏,其次是吴郡顾氏,再次是刘燕燕自己的身股。要说刘燕燕的身股其实就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股份,而最大的还是顾氏和陆氏。

    作为东晋江左四大门阀,吴郡顾氏和吴郡陆氏的实力,恐怕琅琊王氏还要弱上几分。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左人士,顾氏和陆氏所拥有的人脉和实力,超呼人们的想象。高敬宗的身份虽然显赫,要想从顾陆二氏手中“买”走妙音阁,恐怕无疑是痴人说梦。

    “高某知道此事在姑娘眼中未免有些意想天开!”高敬宗顿了一顿道:“事实上胜于雄辩,姑娘且试目一待。”

    刘燕燕嫣然一笑:“若公子果然做得到,燕燕今后愿鞍前马后,听凭公子驱使。”

    高敬宗“呵呵,那好,我虽不怕姑娘反悔,但……空口无凭,还请立字为据,免得以后咱们伤了和气。”

    高敬宗立即提出签下契约,此约由谢道韫执笔,就高敬宗收购妙音阁之后与刘燕燕如何合作、如何分成等具体事项仔细商议了半天,写下了一式两份的契约,双方签字画押,各自揣入怀中。

    高敬宗并没有打算在建康城置办实业的打算,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他多么努力,褚蒜子或者东晋朝廷一句话就可以让高敬宗的努力付之东流。高敬宗选择了娱乐行业。其目的有三,

    第一,做东晋的娱乐大亨,商界闻人,知名度一高,这就是一层极好的保护色,而且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益。

    其次作为高敬宗这尴尬的身份,经商本身就是一层极好的保护色,谁会相信一个整日锦衣玉食、混迹美人窝里的市侩商贾怀有志在天下的野心?

    其三,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情报渠道。在后世情色娱乐场所,一直是情报的重要来源之地。高敬宗在建康城中既没有耳目,也没有真正的盟友,高敬宗需要一个平台,寻找朋友和东晋朝堂官员之间联系的平台。

    谢道韫向高敬宗进言,这第一流的优伎赚钱的方法,那就是与公卿权贵仕绅名流们往来,为他们合纵连横、暗中合作牵线搭桥。以娱乐场所为纽带,高敬宗就可以做到耳目灵通,朝廷上下、市井之间,再无什么消息瞒得过他。

    而且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广泛的人脉和庞大的根基。谢道韫给高敬宗的策略就是:“曲直并用、外圆内方,以图自保。”

    高敬宗的性格就像一颗顽强的小草,无论给他什么样子的环境,他都会想方设法活下去,生存下去。他像一条河,顺势而为,但不管流到了哪里,总要澎湃出属于他的一簇浪花,活出他的人生精彩。

    与刘燕燕敲定合作意向,高敬宗就把此事交给谢道韫运作。

    同时,高敬宗又转而向城外,琅琊王氏送来的一百倾田地。经过初步摸查,这一百倾田地,其中上田约二十倾,中下田多达八十余倾,共四百余户佃户耕种。

    这处田产位于建康的幕府山。传晋元帝过江,王导设幕府(参谋部)于此,故名。亦名莫府山。又因山多石,古曾称石灰山、白石山。

    而王徽之送给高敬宗的田产就紧邻幕府山,要说王徽之的目的单纯,恐怕高敬宗都不会相信。幕府山自晋元帝司马睿时起,就一直是东晋的军事重地,屯兵防守长江,属于战略要地。偏偏把这么一处田产送与高敬宗,如果说他的目的纯洁,那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高敬宗按照惯例,作为主人去视察自己的田产。

    还没有来到幕府山,高敬宗就见沈七领着一个须发皆白的粗衣老汉过来。到了近前,沈七道:“殿下,这里幕府山的里正,想见见殿下!”

    那粗衣老汉赶紧行一个大礼:“小老儿见过夏王殿下,给夏王殿下问安了!”

    高敬宗看着一个可以做自己爷爷的老人跪在自己面前,上前扶起老汉道:“老人家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当不得如此大礼!”

    “当得起,当得起滴,若殿下当起,这天下何人当得起?”老汉道:“小老儿我活了一甲子,五十年前跟随亲族逃难到此,做梦都想回家啊……现在好了……”

    高敬宗暗暗叹了口气,看样子这老汉和附近的佃户,都是一群可怜人。

    沈七适时插话道:“刚刚王管事已经做过了交割,王里正听说新主家是殿下,就想来见见。”

    “可不得来见见,这是祖上积了德啊,竟把殿下送到了咱幕山。王爷是大德之人,定会让咱们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好”

    “老人家言重了!”

    这老头儿还挺能说,开嘴就没完了。

    高敬宗在后世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