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崇高境界,女孩的介入,就给“齐家”提供了必要条件。潦倒之时,女孩有意无意的一点表示,对穷酸书生来说都不啻于久旱中的一场春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比物质上的资助更让他们受用。
此时的丫鬟娇杏,“虽无十分姿色”,但是贾雨村见过的大姑娘少啊,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夏天大街上白花花的晃得人眼晕,还有各种影视节目。那时候,就算在农村,年龄大一点的姑娘嫁人了,不是直系亲属,走亲戚也见不到女眷,不嫁人的更不轻易出门。如今贾雨村进了甄士隐书房,能不看呆吗?物以稀为贵,越没有经历过的,他越想经历,越没拥有过的,他越想得到,见的少他更要目不转睛的呆看一会儿。
不过,批语说“色心”,我认为不是西门庆那样简单的对女性身体的欲望,而是包含有一种知音、知己般的情感。后文写雨村见娇杏回了头,便自认为这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巨眼英雄,看的准,能看出贾雨村是个潜力股。落难中有抱负的男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女人的认可,古往今来无数场英雄爱美女、美女重英雄的真爱故事不断上演。娇杏不经意的一瞥,自然会让贾雨村浮想联翩,引为知己。
贾雨村短暂艳遇娇杏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样成功的例子实在太少。因为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里,能够有远见的女人,尤其是美女,实在是少之又少,她们往往更看重当下。而且即便有这样的美女,愿意跟随、支持一个潜力股,熬到潜力股成功了,美女也人老珠黄了,年轻时要进厨房上厅堂,如今要斗小三劝色狼,多累啊!所以作者给丫鬟起名“侥幸”,《红楼梦》里结局最好的一个,真是侥幸。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lián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批书人说这是作者在《红楼梦》里留下的第一首诗,前面读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第一首标题诗。作者借贾雨村的口留下的这首诗,属于“闺情”诗,就是写闺阁之中女子情感的诗,比如“泪浣香腮粉未乾,相思成病怯春寒。此情欲向琵琶诉,整得琵琶又倦弹”。
“闺情”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选择的重要题材,写“闺情”的文人多,留下的作品也多。“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香奁就闺中女子盛放香粉、梳子、镜子、首饰等物品的梳妆盒,用来代指闺阁,我国诗歌体裁中也有“香奁体”,就是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多为艳诗。这一句是说,后文还有很多香奁体闺情诗,批书人认为,雪芹写《石头记》也有留下自己诗词的目的。
看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三生”咱们前几集说过了,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这个词语常常用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三生愿”就是前生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今世结成了夫妻,来生来世再续姻缘的愿望。
“未卜三生愿”,能跟谁有缘结为夫妻,还无法预测,接着就“频添一段愁”,“愁”字用的好,表现了贾雨村心中的矛盾和苦闷。他盼望跟娇杏结合,想追求,但是又怀疑自己是自作多情,害怕娇杏拒绝,毕竟现在太穷,条件太差了。
男追女有三种情况:一,穷追不舍,得花钱。感情物质都投入,最容易成功。二,穷追,不舍得花钱。不舍得花钱也要花点儿,感情投入的多,物质投入的少,也能成功。三,穷,就这一个字,就不用“追”了。贾雨村是个势利之徒,很现实的,他能不愁吗?
但是,尽管如此,感情不是理智就能左右的。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他无奈的低下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娇杏匆忙离开时那两次回头的情景。首联写自己“频添一段愁”,颔联写给他添愁的那个人。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俦”就是伴侣的意思,交代自己的处境,贾雨村此时只在葫芦庙中安身,无家无业,一身破衣服,寒酸无比,自惭形秽,顾影自怜!风前月下,本该佳人相会,卿卿我我,比翼双飞。贾雨村心想我这样的条件,自己养不活自己,谁会看上我?谁会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情绪进入低谷。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真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情绪高亢,充满希望和力量。神话传说里月宫中不但有嫦娥、玉兔、吴刚、桂树,还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就是蛤蟆,因此古人把月宫说成蟾宫,那么蟾光就是指月光。
唐代以后,便用“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进士。科举做官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只要通过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