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家被烧光甄士隐为啥卖了田庄投靠岳父(3/6)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就有批语说花柳繁华地指大观园,温柔富贵乡指紫芸轩。

    但是现在看到的文本并没有出现紫云轩这个地方,有人说是指绛芸轩,绛芸轩是宝玉旧居。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回来,晴雯抱怨她为了贴宝玉写的匾,手都冻僵了。宝玉摸着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从第八回文本看,绛芸轩显然是宝玉自创的匾额,当时还没有元妃省亲,还没有造大观园,当然也就没有怡红院。所以绛芸轩是宝玉旧居,“绛”是大红色,“紫”就更红了,红得发紫嘛!我认为,批语里的“紫云轩”应该是指贾宝玉的新居“怡红院”。红楼梦是手抄本先流传的,又多次改稿,这里是早先写的批语,抄书人只管抄写,以讹传讹。既然花柳繁华地指大观园,与之相对的温柔富贵乡,当然应该是大观园里的怡红院。

    还有文本里的其他批语抄写失误的证据,比如,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吃醋,平儿挨打,李纨就拉平儿进了大观园。宝玉为了安慰平儿,将她领到怡红院,才有“平儿理妆”的情景。有批语说,忽使平儿在绛芸轩中梳妆,非世人想不到,宝玉亦想不到者也。作者费尽心机了。批语把“怡红院”说成“绛芸轩”,此时宝玉搬进怡红院已经很久,书中正文屡次提到院名,批书人不会看不到。小说的批语和正文一样流传的话,如果是错误纰漏,作者批者都会修改。这显然是抄书的只管抄写,以讹传讹的现象。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上一集刚介绍过,富贵人家夏天用纱来做窗户纸。雨村穷的时候,一身一口,饭都吃不上,发达了,当然要改善居住条件,铺排场面,彰显地位,其它人也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功成名就与家破人亡如此往复循环,没有了结的时候,破足道人说了:“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姑娘年轻漂亮,也爱打扮,可青春易逝,光阴难返,文本描写的几乎都是金钗们风华正茂的时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批语说“宝钗、湘云一干人”,大概八十回后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吧!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八十回前,晴雯先死,黛玉之死后面要靠推测,以后再讨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shū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太多人薄情寡义、喜新厌旧,看似情比金坚,忽然移情别恋,只陪新人笑,不听旧人哭,缠绵不了。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推测黛玉死后,宝玉娶了宝钗,缠绵不了,结局也就好不了,以后讨论吧。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贪财的以后讨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富贵公子,转眼间一贫如洗,以后讨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shì欲,贪婪不了。】人生短暂,就像苏东坡说的,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穷奢极欲,贪心不足的太多太多,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贪婪不了,也就好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后文中有写薛蟠外出游历,遇到强盗,按薛蟠的话是正好碰上柳湘莲救了他,也许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里批语说柳湘莲一干人是强盗。柳湘莲什么时候成了强盗?不会是尤三姐死后,那时的柳湘莲出家了,就只能是替薛蟠解围之的那次。强盗打劫薛蟠,柳湘莲认识强盗,或者就是强盗一伙,也许八十回后有出了家的柳湘莲因为当过强盗而被捕的描写。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拼命赚钱,给儿女留下家产,然而儿女以后能否幸福,当父母的生前筹划再好,死后也管不了了,还可能因生前的溺爱害了儿女,即便如此,也还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为什么是贾赦、雨村,八十回后文字缺失,以后再讨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为什么是贾兰、贾菌,八十回后文字缺失,暂时不讨论。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