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杂言:我想写的红楼和五蠹的关系(1/3)

    首先我承认我的笔力不够,但写书总要有梦想,要写点自己想写的。

    因此才有了这个红楼。

    我想写的红楼,是一个五蠹之类充当主流世界的红楼;以及这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怎么才能出人头地。

    毕竟,大家都明白,没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你只能改变自己。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看看什么叫五蠹!也希望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后,依旧对生活抱有热忱。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王嬴政在书案前的竹简中,看到了两篇极为特殊的文章,文中内容惊世骇俗,又言辞犀利,他越看越觉得冷汗直流。

    此后,嬴政不仅发出了若见其作者自己便死而无憾的感慨,而且还将文章中的理论作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指导思想。

    这篇文章就是韩非子五蠹。

    五蠹出自于韩非子第49篇,是战国末期法家的政论文。

    这篇文章不止为秦政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王朝的核心以及王权社会的本质。

    总结起来,就是上面站着伪善的强盗,下面站着愚昧的民众。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那么伪善的强盗要怎么管理,以及要怎么去蒙蔽民众让他们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就成了统治者必须要思考的事了。

    所谓五蠹,指的就是儒家、纵横家、游侠、患御者以及不法商贩这五类人群;

    患御者也就是害怕承担的公务员。

    蠹,也就是蛀虫的意思。

    所以,我想写的就是五蠹这五类人的故事,也想告诉大家,当好人没用。

    那么具体五蠹讲得是什么呢,我大致上翻译下。

    在上古时期,人少树多,百姓总要遭到野兽的侵害。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叫人们在树上搭棚,于是百姓就拥戴他,推举其成为了天下之主。

    这个人就是有巢氏!

    当时人们吃的是生肉、野果、心脏腐臭,许多人都为此患上了重病,于是又出现了一位圣人教人们使用钻木取火,然后百姓就拥戴他做了天下之主。

    这个人就是燧人氏。

    到了中古时代,大禹排除了中原的的水患,之后近古时代,商周两王结束了桀纣的暴政。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成为了天下之主。

    但如果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提倡在树上搭棚,倡导人们用钻木取火,那一定会引起百姓的耻笑。

    同样,在提倡尧舜禹的制度效仿,商汤周王的礼节,那人们肯定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

    周文王曾依靠仁政感化西戎,徐偃王却因为仁政而被楚国所灭。

    舜帝曾让人拿着盾牌和大斧在西戎的边境跳舞,他管这个叫德政,最终也确实感化了西戎。

    但现在如果拿着刀剑去人家的门口跳舞,恐怕能带来的只有战争。

    所以说,时代变了,方法自然也要改变。

    上古的人们竞争道德,中古的人竞争智谋,当今的人们诉诸武力。

    这个就是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策略变化。

    因此,圣人不会照搬古法,不讲什么成规旧俗,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治理天下,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

    在古代,男人不用耕种,女人不必纺织,这是因为人少而资源充足,所以就很难发生混乱,百姓也就不必争夺。

    但是在今天,人多却资源有限,常常是费尽力气还不够吃用,因此就难免产生混乱,必然要出现争夺。

    尧帝治理天下时,吃住都太过简陋,君主和百姓没有太大差别,所以他才能够做到赡养。

    但如今,一个贵族奴仆的生活和百姓都是天壤之别。

    所以别说是什么帝王,就连县令也不舍得辞掉权威。

    古人轻视财物,是因为资源充足,争夺与否没有多少差别。

    现在的人重视权利,因为资源稀少,不去争抢就没有饭吃。

    所以古今的人性没有变化,有的只是利益和制度的区别。

    儒家提倡遵循古法,说,如果想治理天下,那君臣的关系就要像父子一样。

    但如果这么说的话,这个天下也就不存在父子间的纠纷了。

    何况君主爱民本就不可能超过父母爱子女,这是再直白不过的道理。

    鲁君看到臣民受刑时,曾为之流下眼泪,他管这个叫做仁政。

    但实际上流泪只是流泪,该罚还是要罚。

    况且这个天下的百姓本就习惯却不于权势,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