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

第九六四节 装备使人服(1/2)

    丘陵地区的林道上,两个唐骑正在不急不缓地顺路前进。

    他们是士官林芳和东晓,都是老兵,二个人带了五匹马,前出侦察敌情。

    一直没发现什么异常,当他们转过一个拐角处,那里被山岩和树木遮挡见不到,转过去后马匹去势一下子往下沉。

    “哎呀”一声,两人身不由已,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马坑里!

    周围一群人拥出来,任两人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让他们心安的是俘虏他们的人并没有对他们有多大的敌意,仅仅将他们捆绑起来,送进远处山谷里的一处营地里的营帐里关押,还给他们水喝。

    ……

    在拉胡尔部大人乌拉索主帐里,乌拉索和那些千夫长们,一起肃然看着取自两个唐军身上的装备,铺在帐内的一张木桌上。

    先不说军用装备而论辅助物品,此为第一重点项。

    一、望远镜,当放在眼前的时候,景物瞬间拉大。

    远处清楚可见,他们都是刀尖上打滚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玩意儿的厉害,个个脸色阴郁!

    幸亏是在山地,否则在草原上,对方据高处一览无遗的话,人家看到得已军,已军看不到敌人,想来就可怕!

    二、指南针!

    小小的一个盒子里的针不断变动,上面的有南、北的汉字,大家都不懂,而乌拉索心中有数,立即叫来一名随军祭司,他是大祭司科马盖的助手(也就是后来与唐军招呼的那个人),他会汉语。

    “南……北”年轻祭司语出惊人地道:“这是用来指示方向的!”

    一般而言,祭司都比较有知识,见多识广,认识它的作用。

    这玩意儿有好处啊!

    三、铅笔、墨水笔!

    随身带的两种笔,被祭司使用,把字写在纸上!

    对于唐人而言,笔是普通的、常用的东西,使用它们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但在丝绸之路上,笔是严禁出口的物品,和蚕种、茶叶种、制瓷秘方等等一样,任何一个人敢带出去就犯重罪,就算不死,苦役逃不掉!

    少量笔携带笔可以,毕竟唐人要用来计数,但不允许大规模出口。

    韦晞,绝对不允许歪果仁识字多,最好他们越蠢越好!

    算是文化封锁。

    介个对于拉胡尔部族人还没想到这么远,祭司觉得方便,那些部族人大多数都不识字咧。

    四、急用药包。

    嗅到那些味道,祭司立马报告道:“这是药品!”

    药包不大,零碎东西不少:狗皮膏药、止血药粉、消毒碘酊(唐人已经懂得从海藻里提取碘)、各种药丸等,还有绷带、消毒棉签。

    东西虽小,却让部族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五、伙食:

    茶叶那东西他们认识,虽说是普通士兵的茶叶,小包装茶叶却比部族人喝的大块茶砖要好。。。那些茶砖夹带了许多的茶渣、茶枝等,滋味不堪好。

    部族人泡发后,享受起来。

    在中国,茶叶是上等品归权贵们享用,中等品给唐人的普罗大众饮用,下等品制成茶砖出口!

    歪果仁不得不接受,因为茶叶、丝绸和瓷器是唐人的三大垄断出口拳头产品,韦晞给他的特工部门有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巡察国外,如果国内秘密被泄露,那么特工就得上门,定点清除!

    炒面:高梁、小麦磨制的面粉,部族人还是认识的,不过,唐人的军用炒面加入了芝麻、黄豆、盐等,马马虎虎,但部族人却当香香滋味的零食来吃!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算唐军有火车,主干线的运输无碍,但分发能力还是有限,尤其是运送燃料不容易(卡车最够力),因此唐军也做不到随时有米饭和面包吃,长途行军时,炒面还是主食。

    食用方便、便于携带、保存期长、不易变质、不用煮食。

    但讲究“人文关怀”的唐军尽量让士兵们好过,因此两个被俘士官的口袋里还有:果仁果干,特别是新疆的葡萄干;炼乳(将牛奶浓缩并加高糖分,可长期保存)、奶酪、香肠、果酱、麦片、面条、菜干、饼干、硬糖果、盐、白砂糖、卫生纸、肥皂等等。(他们一人双马,还有一匹马带着他们的补给,要是逃不掉就弃了补给马,他们随身基本上是炒面、牛肉干和茶叶,号称吉祥三宝!)

    琳琅满目,部族人象寻宝般一般地分辩作用,分而食之!

    尤其是牛肉干!

    大块风干的牛肉干使用过中药秘制,味道实在无与伦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