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十七章 缩头王八生了个横行螃蟹(2/3)



    这可真是奇了,也真是泥胎里蹦出个猴子、老王八生了个螃蟹。

    憋住了笑,之前被传教士闹腾的不爽的心情大为好转。

    贵为天子,心里想的那些吐槽的话却是不能开口说出来。

    又取出望远镜看了几眼,那东西随风飘荡,朝着西北方而去,渐渐远了。

    放下望远镜,李淦竟有了心情开玩笑,笑道:“今日我若不说话,翼国公、齐国公家里,怕是吓得饭都吃不下,定是鸡犬不宁。”

    “着令,叫西城兵马司出面维系城中秩序,再去把那几个娃娃送过来,叫他们在午门外候着。你也速派几个人,去各家府中一趟,这帮不知轻重的小娃娃,这是要吓破他们老子的胆。”

    太监领命而去,李淦又回头看了看那几个传教士,面色渐冷,扔下一句话。

    “汝等可将朕的话,仔细琢磨,多加反思。戴侍郎,朕等你的消息,但愿你回来,还是我大顺的侍郎!”

    撂下这句话,也就不再管这些传教士,自有太监们领着他们离开。

    …………

    什刹海旁,那十几个被刘钰诓骗过来当肉盾的勋贵子弟吓得脸都白了,带队过来的孩儿军军官也是圈内的人,根本不知道皇帝在景山笑了。

    馒头和那几个花钱雇来的壮汉,更是趴在地上不敢说话,孩儿军的军官踢了一脚馒头的屁股,骂道:“还不速速回去告诉国公?这事你们谁也担不起!”

    这已然算是放水了,日后免不得对面要给个千百两银子的谢礼。馒头赶忙爬起来,骑上旁边的马,匆匆就往家里跑。

    到了门口,连滚带爬地去了外书房,一进去就跪在地上,哭喊道:“国公,国公!坏事了!”

    刘盛正和几个文人清客作诗,见馒头连滚带爬地进来,自是先吓了一跳。家教严苛,若无大事,这些下人小厮哪里会这样放肆?

    “三爷……三爷出事了。”

    哭喊着嚎了两句,那些清客们也都有眼力价,纷纷告辞。刘盛一听是自家老三,心里咯噔一下,连声发问。

    “三爷效仿孔明灯,做了个大的孔明灯,能带着人飞到天上。和齐国公、襄国公家的几个公子在什刹海边玩,就飞到了天上。这刚飞不久,孩儿军就来了,说是惊动了宫里,万岁下的旨意来捉拿……”

    “什么?”

    刘盛一口气差点没上来,狠狠地跺了一下脚。

    自己千般小心、万般谨慎,就怕出什么事。这可好,自己养了个儿子,可真是做出了好大事,连宫里都惊动了?

    这还有好?

    况且听馒头这么一说,那玩意是个能飞天的,居然就敢在什刹海边玩,那里离着禁宫可也就百十步啊,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窥探禁宫?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馒头也知道出了大事,心里慌得不知该怎么办,刘盛连声喝道:“来人!来人!”

    “把这个混犊子玩意儿绑起来,扔进马棚关着!老三屋子里的人,一个也别放过,全都捆起来!”

    “速速准备车马,我要去宫里请罪。去问问老三屋里的人,都谁知道这件事,问出来,回来后全都打死!”

    连声下了命令,早有几个壮汉冲起来,把吓得不敢动的馒头拖走。

    真要是坐实了“窥探禁宫”之罪,纵然自己能脱身,那也保不住老三了。该扔的扔,该弃的弃,保住家里勋贵才是真。

    到时候,老三房里的那些下人、丫头,知情的都要治罪打死,不知情的也得扔到外面,万万不能留。

    只要坐实了这件事是瞒着他的,就有回寰的余地。

    惊慌失措间,就听到外面又有人跑来道:“国公,宫里来了位公公。”

    刘盛只觉得一口气堵在了心口,双手竟是有些颤抖,连忙道:“快快快……摆贡、焚香……”

    那下人却道:“那位公公说只是传一句话,还请国公赶紧过去。”

    打开国公府的大门,迎了外面的太监进门,一边领着去正堂间,那太监只道:“传陛下的旨。”

    刘盛赶忙跪倒在地,等了好半天,就听那太监憋出了一句奇怪的话。

    “翼国公可看看《三国》,简雍劝昭烈帝禁酒事。”

    等了半天,也没有再多的字。

    刘盛只觉得眼前有些黑,之前一直憋在身上的汗,一下子滚了出来,瞬间湿透了衣衫。腿也有些软,昔年战场上血溅了一身也从未如此过,缓了好半天。

    他既喜欢读什么英烈传,三国自然也看过,这故事很好理解。

    刘备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