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求死,女帝却说我国士无双

第三十五章 关于兵法的推演(1/2)

    苏循礼还没有来得及向郑秀询问一些什么,郑秀就率先开口了。

    “京城里面,最精通兵事的是谁?”

    “当然是刚刚在宫门之前寒暄的刑行老将军了。”

    “那你知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我现在有事情找他。”

    “知道是知道,但是拜访这种人一般都需要提前送拜帖,要不然不合乎礼数。”

    “现在已经顾不上什么礼数了,立刻带我去。”

    苏循礼看着郑秀认真的脸色,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然后就在头前带路。

    虽然不知道郑大人在他和女帝交谈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但是很明显的是郑大人的事情更加重要一些。

    两人在大街上走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到了一扇看起来气势恢宏的大门之前。

    看到这两人在此处驻足,自然有下人出来迎接二人。

    “不知道二位来此是为什么,可曾递交过什么拜帖?”

    “你只需要告诉你家大人,来的是工部尚书郑秀即可。”

    苏循礼说完这句话之后,对面的下人立刻就朝着里屋跑去。

    还有其他人把二人引导到上房,添茶倒水。

    很快一道爽朗的笑声就从里面传来。

    “你这新上任的工部尚书不去你那工部报到,怎么却到我这将军府耍起了官威啊。”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和郑秀有过牢房酒水情的刑行老将军。

    “老将军,此时来,是有要事相商,特地向您来请教的。”

    郑秀说完这句话,也就为这一次的见面定下了基调。

    而对面的刑行一听,不是来找麻烦的也立刻松了一口气。

    毕竟眼前的这位郑秀,可是一天砍了将近一百颗头的狠人。

    即使是在战场上冲杀了十余次的士兵,都未必能杀过那么多的人。

    刑行松了一口气之后,就把两个人带到了书房之中。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能让郑大人觉得为难,还要向我这朽木一般的人来请教。”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在女帝的书房里面,看到了一份奏折……”

    郑秀十分认真的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和想到的东西都说了一遍。

    只不过对面的刑行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似乎是在思考着郑秀说的那些事情的可行性。

    只是几个呼吸,行刑就把自己桌子上面的灯台一扭。

    旁边的一幅画像立刻就翻转过来,露出了一个可供一人通行的小洞。

    然后刑行就一马当先的走了进去,郑秀和苏循礼对视了一眼之后,也就跟了上去。

    一开始环境还很昏暗,但是等到刑行用火折子把灯点燃之后,一副巨大的沙盘就出现在了几人的眼中。

    郑秀只能大概的判断,最中间的那个城池应该就是京师。

    旁边的一座高山应该是比较出名的九仙山。

    其他的东西他就不知道了。

    而刑行则是朝着南面移动,终于在一处非常靠近边界的地方停下。

    然后开始一步一步的推演。

    从两军的阵旗,开战的时机,战斗的交锋,撤退的方向。

    一开始刑行还需要摆弄几番,到了后面,只是一个呼吸的工夫,沙盘上就可以模拟很多次大战了。

    一次又一次,经过来二十多次推演,郑秀无聊的都要睡着的时候,刑行才停下自己的动作。

    “你的顾虑未必没有可能。”

    刑行说着,就对着不太了解兵势的郑秀和苏循礼解释起来。

    正常的作战情况,一次战斗很难建立这么大的战功,尤其是在双方都是步兵的情况下。

    战斗的惨烈还会加剧,但是战斗的损伤却会减少。

    而且南蛮的撤退路线有三条,最好的撤退路线是直接向南撤离。

    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城池,还可以得到物资的补给。

    比较稳妥的是向西南方撤离,因为那边地势险峻,多有乱石奇瘴。

    这些对于大夏的军队来说是阻碍,他们却可以如履平地。

    而向着天水河撤退,则是最最差的路线,不但渡河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对于士兵是极大的考验,而且渡河之后还有可能带来很多的疾病。

    只要是稍微懂点兵势的人,一般都不会做出这种选择,但是对面偏偏就做了。

    至于天水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