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30 将战(3/4)

明府效死!”

    说完,他转过身,恭敬地肃手相请,请文太守等一干郡吏、豪强家长登城。

    登城前,文太守先去看了看地道。

    地道已经挖好了。

    戏志才、高素、冯巩正在检查,以求务必万无一失。

    听见太守来了,戏志才从地道中钻出来,灰头土脸的,在两个民夫的帮助下,爬到地上。

    “地道挖好了?”

    戏志才被文太守任为右兵曹史,也是郡吏了,行完礼后,答道:“挖好了。总共三条,出口选的都是贼兵此前攻城时所列阵势的薄弱地点。”

    “会不会被贼兵发现?”

    “不会。三条地道都没彻底挖通,在出口处的上边各留下了三尺土没有挖,只要不是重骑、大批甲士踩踏,绝对不会坍塌。”

    “留下了三尺土没有挖?”

    “对,打算等到开战后再挖。下吏已经计算过了,只需两刻钟就能挖通。”

    “好!”

    看过地道,文太守略微放松了一点,叫上戏志才一块儿,诸人登城。

    ……

    荀贞在前引路,诸人鱼贯上城,远望黄巾军营地。

    一些豪族的家长、子弟这是头次登城。

    先前在看地道时,他们还觉得新奇好玩儿,有几个人且忍不住侃侃而谈,讲论兵法,卖弄才智,这会儿上了城头,浓烈肃穆的战争气氛扑面而来,许多人当即变色。

    临城近观,城头血迹斑斑,城下残肢断体,折断的刀戈、箭矢散落一地,两三个断成几截的粗木云梯歪倒在城墙之下。这些物体虽是死的,虽是静物,也可由此看出这些天的战事有多么的惨烈可怖。

    展目遥望,午时灿烂的阳光下,蓝天白云之下,无边的原野之上,城池四面八方,旌旗如林,鼓号深沉,成千上万额抹黄巾的“贼兵”把阳翟城围得水泄不通,近处者能辨其眉目,远处者如蚁大小,或执兵戈,或持竹枪,或立或卧,极目望去,大大小小的营盘连绵十几里不见断绝,直到视线的尽头。在这股黄巾的大潮下,阳翟城就像艘小船,似乎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之前发生过的战事已够惨烈,而敌人却仍无穷无尽。

    还未开战,几个胆小的已经两股簌簌,冷汗淋漓,之前侃侃而谈的也再无卖弄唇舌的兴致。

    ……

    午时二刻,伙夫做好了饭。

    通常来说,一天两顿饭,一顿在上午,一顿在傍晚,午时是没有饭的,但因为下午可能会有决战,故此提前开饭。相比前几天,这顿饭也做得十分丰盛。城中的几个大族捐出了十几头牛,又有羊、猪、鸡、狗,虽不能保证每个士卒都能吃到肉,但喝完肉汤是没问题的。

    除了肉、肉汤,菜、饼管够。

    未时二刻,军卒饱食毕。

    申时正,十几骑黄巾骑士打着旗帜,扈从一个披甲的壮汉来到城外。

    钟繇诈降时,对波才说:“城中狼藉,奸民四起,为免贵军入城时生变,吾军需半天时间收拾整治。收拾整治完后,才能献城”。以此为借口,正是把献城的时间约定在了“申时”。

    ……

    得了守卒的报告,文太守一行人离开休息的地方,重聚城头。

    贼曹椽杜佑手搭凉棚,瞧了几眼那个披甲的壮汉,笑道:“元常,此必是来问你何时献城的。”

    果然,他话音未落,城下那个披甲的壮士叫道:“吾家渠帅军令:申时已到,城中速开城门。”

    荀贞退开半步,请文太守上前。

    文太守虽然有种种缺点,也对“贼兵”颇为畏惧,但士大夫的骨气还是有一些的,不屑於“贼兵”对话,说道:“‘诈降’是右兵曹史想出的计策,入贼营、递‘降书’的是钟卿。这个贼兵的问话你们来回答罢。”

    戏志才不是个好出风头的人,把答话的机会让给了钟繇。

    钟繇是个勇於任事的人,当仁不让。荀贞拽住他的衣角,小声提醒:“元常,不要忘了诈降之计的本意有两个,一是为泄‘贼兵’之气,二是为激怒波才。”

    钟繇点了点头,万众瞩目之下,他按住城垛,高声答道:“我说的申时献城,不是今天下午,而是明年今日!只要汝辈能在吾城外待足一年,我便将此城送给汝等又有何妨?”

    钟繇性子刚直不假,需要的时候,他却是也能诙谐幽默。

    城头的守卒不知“诈降”之计,初闻那披甲壮士的叫喊,无不吃惊莫名,此时听了钟繇的答复,听出来他显然是在戏弄黄巾军,回过神来,顿时哈哈大笑。

    城下那披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