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卫队将许家父子送到了工部的驿舘,工部侍郎兼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赵文华头戴乌纱、腰扎玉带,身着大红的官服,率领一群工部的官员,满面春风的站在门口迎接。
张岳甩镫离鞍下了马,对赵文华深鞠一躬,讲道:“末将张岳拜见赵大人,末将奉命护送郎中许仪后父子来迟,还请恕罪。”
赵文华可能是责怪张岳来迟了,面带愠怒,对张岳摆了摆手,不咸不淡地答道:“免礼吧,张将军辛苦啦。”
许家父子拜见了赵文华,被迎接进了驿舘,赵文华安排了丰盛的宴席,席间,张岳将军本欲夸赞一番许灵儿,却被许仪后以哀求的目光制止住了。
张岳将军又把戚继光、俞大猷和刘显三位总兵大人联名的荐书掏出来,准备把它交给赵文华,请他转给五军都护府提督、锦衣卫指挥使、成国公朱希忠老王爷。
许仪后见状,一把将荐书夺过来,撕了个粉碎,叹道:“请张将军见谅,民间这些对我的传闻,及这些致谢之词,决不可轻信,乡间老儿许仪后徒有虚名,能否有资格进宫做御医,还得经过一番考量。”
赵文华早已经对许仪后的底细打听的一清二楚,便答道:“那些赞美之言不看也罢,许神医能进宫做御医,诸位可知到底得益于谁的推荐吗?”
张岳知道,朝廷内阁发文,半年多来在大江南北寻找许仪后,但具体是谁人的举荐,还不得而知。
赵文华对许仪后微微一笑,问道:“请问阁下可是江西吉安县桐坪乡人氏?”
“正是。”
“呵呵,阁下与当朝首辅严阁老大人是同乡。再请问阁下,是否自幼便习岐黄之术?又专擅眼疾?”
“正是。”
“听说阁下早年间,曾在浙闽沿海一带行医,却被倭寇给绑去了日本国,那可是秦始皇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地方,听闻阁下在海上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教你配制一种叫‘灵珠膏’的仙药,能把瞎子都能给医治好了,可有此事?”
“启禀赵大人,此灵珠膏乃是依据老儿行医多年的经验配制而成,非神仙所赐。”
“老先生是一位诚实之人,本官深感欣慰。呵呵,若是遇到那些口出狂言之徒,进得宫去,早晚也会惹出弥天大祸,好!本官再敬你一杯。”赵文华说着,二人碰杯,一饮而尽。
许仪后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讲道:“承蒙赵大人的错爱,能进宫侍奉当今万岁爷,实乃小老儿的福分!在下乃村野之夫,诚惶诚恐,实在不敢和当年的太医院院判李时珍大人相比,将来能给大内的御医打个下手,也就心满意足了。”
“许神医过谦了,不管你的医术是不是神仙所赐,只要能治好病,那就是本事,招你进宫做太医院院判,乃是当朝首辅严阁老大人在当今圣上面前的举荐,你就不要再推托了,若是只让先生在大内御医打个下手,那么,让阁老大人的面子往哪搁?”
听说是奸相严嵩亲自举荐,许仪后倒吸了一口冷气,讲道:“只怕小老儿在乡下散漫惯了,将来误了宫中的大事,会连累了阁老大人的。”
“呵呵,诚如先生刚才所言,现在就让你进宫,尚为时过早,阁下还得经历一番考核。不知阁下知不知道,你的同乡、人称小阁老的工部侍郎严世藩大人,其眼疾已有多年,各地的名医都曾给他医治过,至今未能好转,你若不负阁老大人的一片苦心,医治好小阁老大人的眼睛,便是报答阁老大人的举荐之恩了。”
张岳将军似乎听出了其中的奥妙,心中暗想,怪不得朝廷内阁如此大张旗鼓,大江南北寻找得海上神仙真传的许仪后进京,便叹道:“五官不正,不得入阁。末将听说小阁老因这眼疾,吃了大亏。”
赵文华知道小阁老严世藩在民间的口碑非常不好,怒视了张岳一眼,对许仪后和颜悦色地劝道:“看令公子也是一介书生,若能医治好小阁老的眼疾,公子参加科举,金榜题名包在本官的身上,将来许神医在宫中侍奉皇上,公子在朝为官有同乡严阁老的眷顾,必能步步高升,将来位列文渊阁大学士之列。”
许仪后也听出了其中的猫腻,那严世藩的眼睛岂是那么容易治好的?话又说来,即使能医好,也不能给他治!趁着张岳在场,不如及早打退堂鼓吧。
“天下名医均医治不了小阁老大人的眼疾,恐怕我这乡野村夫更是无能为力,小老儿本无高攀同乡阁老大人之心,我儿更无科举为官之意,愿随张岳将军回戚家军大营,为疆场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尽点微薄之力,还请赵大人多多谅解。”
看许仪后起了疑心,赵文华那肯善罢甘休,顿时把脸拉了下来,看这顿饭吃的也差不多了,起身叫道:“来人呐,给许老先生父子接风洗尘,稍事歇息之后,送往小阁老大人的府上。”
张岳不由得替许家父子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