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宰相肚肠(急求月票,求月票)(3/4)

差事繁重,又干系民生,臣战战兢兢,生怕有顾及不足之处。没想到,却是杞人忧天。有张相坐镇户部,户部无忧。臣心里庆幸不已,何谈怨言之说?”

    他面上一片坦然,十三阿哥多看了他两眼,叹了口气,道:“没想到,这么多年来,你依旧能守住本心,不恋权势富贵,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一席话,听得曹顒有些不好意思,忙道:“臣晓得,衙门里有些风言风语,十三爷垂问,也不过是爱护之心。”

    十三阿哥点了点头,颇为欣慰,笑道:“你能晓得这个,爷也不算不艹一回心。”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即便户部有能臣坐镇,你也不能太偷懒,皇上既青睐于你,不可辜负圣恩。”

    曹顒垂手听了,道:“虽是无才之人,却不敢生懈怠之心。”说着,从袖里抽出折子,双手奉上十三阿哥:“这些曰子,臣苦思丰盈国库之法,有些浅见,还请十三爷指正。”

    十三阿哥闻言,颇为诧异,神色稍敛,接了折子,仔细地看了一遍。

    他神色越来越舒缓,看到最后,已是拍着大腿,道:“好,好个‘扬国威、镇四夷,拒癣疥于疆外,降八方以朝圣君’!”

    曹顒心里一嗤,不过是口号罢了,要是直接写去赚洋人的银子,没等皇上说什么,那帮御史大人就要上串下跳,说什么‘与国谈利,有辱国体’之类的话。

    十三阿哥眉眼都的带了欢喜,笑道:“就知道你是有心人,不会辜负皇上的器重。”

    他已经有些坐不住,起身道:“我要进宫,这些曰子皇上一直在思量海贸之事,只是不知从哪里入手。你这折子,起的正是时候。”

    曹顒闻言,却是一愣,忙道:“十三爷,臣这条陈只是草拟,还有诸多不足,可否等两曰再递上?”

    虽说是草稿,可也有上万言,半尺来厚。

    之所以不好递到御前,是因为墨迹有新有旧,有些地方,还有后来添补的南宋海贸赋税收入的统计什么的,显得凌乱了些。

    十三阿哥却笑着摇了摇头,若有所指,道:“如此正好,要是等过了两曰,你撰写成工整的,说不定反而的犯了忌讳。”

    曹顒想着十三阿哥方才话中流露的信息,明白过味来,只觉得后背发冷。

    从十三阿哥府出来,曹顒抚了抚额,只觉得庆幸无比……*刚到曹府门口,尚未下马,曹顒便见府里迎出几个熟悉的人影。

    曹顒见了,面上露出笑意,翻身下马。

    “老爷!”面带风霜之色,上前见礼的不是旁人,正是陪恒生去喀尔喀的曹乙与张义两个。

    旁人不知道道路远近,曹顒可是晓得的,恒生生父所在的汗王领地,即便是快马,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京。

    “还以为你们转年才能回来,怎么这么快?”曹顒扶起二人,笑着问道。

    虽说恒生走前提及回争取重阳节回来,曹顒却没有当真。

    算算曰子,恒生六月下旬才启程离京,即便不在喀尔喀驻留,往返在路上的功夫也需要三个月。

    现下就回来了,在喀尔喀竟没有待满一月。

    以世子这几年显露的爱子之心,当不会慢待恒生才是,莫非是老汗王或许世子福晋……曹顒不由皱眉,虽说恒生的身世,在世人眼中看来,多有诟病,可他是护短的人,万没有任由旁人委屈自己孩子的道理。

    他转过身来,对张义道:“喀尔喀那边的情形如何,你与我说说看?”

    “老爷,老汗王薨了,如今王府世子当家,已经派了属官进京,报禀理藩院,还带了上奉御前的折子。世子原是要留二爷过年,二爷只说课业忙,便同汗王府进京的属官一起上路。”张义躬身回道:“在世子面前,二爷没说,私下里却是跟小的们念叨过。二爷是牵挂府里,惦记着大爷他们下场、平姑娘出阁之事。”张义躬身道。

    张义比曹顒年长几岁,正是壮年;曹乙虽已过不惑,可武人出身,身子向来健硕。

    如今二人却清减不少,嘴唇干裂,面色红黑,眼睛洼陷。

    他们二人这样,更不要说还是稚嫩少年的恒生。

    曹顒摇了摇头,道:“他胡闹,你们也不劝着些,哪里就那么急了。”

    张义犹豫了一下,道:“先前也没这么赶,到了归化,听说老爷被罢了直隶总督,二爷担心,这才一路没歇地赶了回来。”

    他虽没有提自己个儿,可连衣服都不换,等在门口迎曹顒回来,心中担心并不比恒生少多少。

    曹顒看出他眼中的关切之色,心里也颇为感动,却是想起张义长子受伤之事,道:“先回家去,中秋时,赏灯时发生了些变故,张澳与长生都伤了。多亏了郑家小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