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识故人来

十六:梦里霜花(3/5)

有在听,她抬头说:“可她会吸女孩子的血,我之前看到过的,娘,我怕。”

    哐当一声!妇人手中的盆在她震惊的眸中落下。妇人快去伸手捂住她的嘴,她感觉母亲的指尖轻轻颤抖,妇人神色惊恐万状告诫她:“此事再不许说起!将它烂在肚子里,听,听到没有?”

    被母亲的情绪波动,她眼中升起雾气蒙蒙,哽咽的点点头。

    那天夜里的事她们谁也没有提起。

    后来,她这个常年不得宠的母亲突然不见了,他们说,她是生病去世了。她不明白,明明看起来好好的娘亲,怎么会突然生病走了呢?

    可她太弱小了,她不敢问,只能一个人在漫天雪地里哭着。

    后来,她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个恍若鬼魅的女子。听闻,她入宫了……

    她不用再害怕了,可是她的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时,她每天晚上都在梦魇,每晚都在做着同一个梦。床头一直点着灯火,可是她又怕,惊醒后面对空荡荡的屋子,身旁没有了那个轻柔呼唤她的人。

    直到后来,姚夫人怜惜她这个孤女,便将她带出了那个孤寂空落的小院子,她就再也没有踏进那个小院子。

    将她儿时所有的苦与乐都埋葬在了那里。

    黑暗中,姚梦缘蓦地抬头,心头惊悚,喘着粗气,五指陷入手心,溢出滴滴鲜血,一双泛着幽光的美眸直直盯着远处,眼中湛满阴鹜和狠厉。

    七月的京城,渐渐泛起凉意。护城河旁的一派柳树又一点一点染黄。

    但那说书人的茶馆却热闹依旧。自姚府花会之后,京城里便有传言,苏三小姐归故里之事。

    “世人皆知,长公主与苏二郎那可是琴瑟和鸣恩爱有加啊,怎会突然又冒出个闺女来呢?”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都说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男人,想来,如苏二郎这般男子,也逃不脱这一惯律啊。”

    说罢,堂下人皆哄笑起来。大元民风开放的好处是,他们可以随意将高门贵族的隐蔽之事当做茶后餐点来说。

    “听闻,这新冒出的苏三小姐擅理花卉,哎,还长的极为貌美。”

    “真的?可是我怎么听说,那小姐不过十岁左右啊。”

    “嗨,现在还小,都能看出人家模样好,那等长大了,还不得……”

    又是一起哄笑。

    “啧啧,这恒国公府出的子女,都是各中龙凤啊,前阵子那貌若风神之子的苏三郎,当街掩面拒群芳,何其风流,现在又突然冒出个苏三姑娘来……”人群中,不知是谁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听闻姚夫人对此女甚为喜爱啊。”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最近这苏府确实在京城里头出尽了风头。

    茶馆里的一角,站着一名绯红衣裙的少女,抱臂斜倚在门框处,纱巾遮住半张容颜,即使如此,也不难看出其姿色倾城。

    高雪蝉冷眼旁观那激昂澎湃的说书人和底下那些浑身透着酸气的书生们。

    眼底划过一丝嘲讽,转身出了门。

    人言可畏,一群**纵的愚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作用来。

    沉和药馆并不是京城里最大的药馆,也不是京城里最好的药馆。历经两个朝代更迭,却依旧静立在历史的幽静处,徐徐绽放它的药香。

    不同于那些气派有家族背景的药馆,沉和药馆是一个身份普通的医者开的。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

    药馆里,一名白衣雪须的老者正在给前来看病的布衣百姓搭脉。

    若是看外表,人们或许还会以为,这是个慈眉善目的医者,当然,人不可貌相。

    “赵四郎,你是不是看不起老夫?!”一声怒吼响彻医馆,但前来看病的老幼妇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那憨厚的赵四郎连连摆手,一脸苦涩:“老神医,这说哪里话,我们奉着您老都来不及,怎么会看不起您呢。”

    “我上次给你的药方,叫你按时吃药!按时吃药!你吃了吗?”暴脾气老者气的胡须都炸了起来。

    赵四郎低下头,呐呐道:“没有。”

    “我们家都是做的小买卖,能养活家里几个人口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钱买那些贵重的药材,我这病也病了好几年了,不是也没啥事,老神医,您就给我开点便宜点的药就好了,我还得赶着去摊子帮婆娘卖包子呢。”

    老者不说话了,瞪了他两眼,依旧气恼,转身骂骂咧咧的吩咐小童去后堂抓药。

    老医者在前堂给病人搭脉看病,医馆里的两名小童在后堂抓药,近来看病的人逐渐增加,他们忙得脚不沾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