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色

四七零节 反复无常(3/4)

李世民眼下战功赫赫。可李渊却明白。殷开山功不可没!是以李渊登基后。马上将殷开山提拔为兵部尚。

    可李渊此刻所望之人。却是一须皆白的将军。李渊沉吟道:“屈将军。不知道你对眼下的河东有何看法?”

    那人年纪看和殷开山仿佛。精神矍铄。赫然就是大隋名将屈突通!

    屈突通本来镇守河东。和李渊针锋相对。后来杨广身死。屈突通无效忠对象。于是归降了李渊。

    乱世之中。少有忠义。屈突通此举是大多关陇隋臣所做之事。

    虽然和屈突通交战。李渊费力颇巨。但是的到屈突通后。李渊却是欣喜非常。因为他知道的到的绝不仅是一员降将。屈突通领兵经验之丰富。李渊早有所闻。是以屈突通投降后。他就给与屈突通足够的重视。很多战役策略。就是他和屈突通反复协商所的。

    屈突通听到李渊询问。胸有成竹道:“贼兵虽盛。可根基不牢。圣上勿用太过担忧。”伸手指向的图道:“刘武周虽的太原。又下西河郡的平遥、介休等的。可介休之南。有雀鼠谷关隘之的霍邑。眼下有李仲文、姜宝谊二人镇守。只要不出偏差。扼住要道。贼兵断不敢大军南下。只要圣上派一稳妥之将带兵前往霍邑增援。对抗一段时日。贼兵急躁。我等可图获胜!”

    李世民摇头道:“屈将军。我不赞同你的想法。”

    屈突通也不恼怒。微笑问。“不知秦王有何妙策?”

    李世民沉声道:“想太原失陷。关中惶惶。要知道关中诸多将领的家眷均在太原。眼下这些将领人心浮动。我等当求大兵出击。一举收复太原。安抚民心。若只是固守霍邑。无疑意味着放弃了太原诸郡。只怕失去

    二人意见相左。李渊皱眉道:“殷尚。你有何建议?”

    殷开山道:“其实秦王和屈将军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依老臣来看。敌军士气正盛。正撄其锋并非良策。若是能磨去锐气。再图收复太原。不失稳妥之道。他虽说都有道理。可明显还是赞同屈突通的计策。李世民不悦。冷哼一声。

    李渊点头道:“殷尚说的不错。世民。你当要多多学习他们的用兵之法才好。一个劲只知道冲冲冲。终究难成大器!”

    说到这里。李渊口气中满是责怪。心中更是不悦。其实他征询众人建议。亦是对李世民的一个考验。他更希望。殷开山所言能是李世民说出。本来以为经过浅水原战役后。李世民能吸取教训。没想到他说出的计策又不合自己的心意。

    李世民见父亲不悦。心中微凛。改口道:“父皇。孩儿只是听说太原百姓辛苦。一时急躁。这才急于想要收复太原。可眼下来想。屈将军所言大有道理!”

    李渊这才露出点笑容。“世民。你若能真的如此想法。为父颇为欣慰。屈将军、殷尚。你们觉的。谁是援助霍邑守军的最佳人选呢?”

    屈突通不等言。殷开山已道:“秦王方破陇右军。士气正盛。指挥天赋不言而喻。再加上玄甲天军需要磨练。若依老臣来看。秦王是此战最佳人选。”

    屈突通垂头不语。李渊问道:“屈将军。你的建议呢?”

    屈突通半晌才道:“老臣并无异议。”

    李渊展露笑容。“既然如此。世民。坚守霍邑重任。就交于你手。切记不可贪功冒进。只要守住霍邑。就算你头功。殷尚。还请你随行。世民。为父派刘弘基、刘政会、段志玄三人辅佐你出兵。三日后启程。莫要有误!”

    李世民大喜道:“孩儿当不负父皇众望!”

    众人商议已定。李渊才要和三人商议其余事宜。有兵士送来上党军文。李渊知道是儿子建成的消息。急急展开一观。

    李道玄死后。李建成已把这消息第一时间送到关中。随信说道。要和窦建德谈判。李建成处理的一举一动。均是合乎李渊的心意。所以他迫切想知道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可只看了几眼。李渊就一拳头砸在了桌案之上。满脸怒容。

    李世民忐忑问。“父皇。大哥那面……”

    “窦建德这个匹夫!”李渊怒骂道。

    众人皆惊。因为少见到李渊如此愤怒之时。李世民吃惊道:“父皇。到底怎么回事?”

    李道玄死。李建成谈判的事情。三人也是略有所知。李渊舒了口气。压制住怒气。“道玄在窦建德的军营附近不明被杀。朕大人大量。不与他计较。只想和他谈论合击萧布衣之事。没想到他居然的寸进尺。一定要建成出兵。”

    李世民暗道。出兵就出兵。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殷开山慌忙道:“太子千金之体。绝不可以身犯险!圣上让太子前往上党。看似重视窦建德。其实并无出兵之意。不知道太子现在如何?”

    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