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至于兵败的影响,看陛下从那个角度看了,是长远,还是眼下。”
“就眼下吧。”官家骨子里还是信任童贯,所以对刘正龙的谦逊很满意,他不认为这次兵败会影响到收复幽云十六州,所以也就没有想着换人,更加不想让文武百官意识到算计自己用人不当。
“大宋禁军被辽国残兵败将打得大败,影响无外乎几个方面,第一大大影响宋军士气,第二会让金国小看我大宋禁军,徒生觊觎中原之狼子野心。第三幽云十六州不会那么顺畅的收复,因为那些地方官看到了枢相的无能,很可能会选择投靠金国,而我们想要从金国手中拿回幽云十六州,恐怕是天价,而且很有可能买回来的是空城。”
尽管刘正龙说话已经很小心,很严谨了,可是依旧激怒了官家,这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陛下要的是收复幽云十六州,而不是花重金赎回几座空城。
“天价是几个意思,多少叫天价。空城又是几个意思。”官家现在已经是怒火中烧,要是重金赎回几座空城的话,自己百年之后如何去见地底下的列祖列宗。
“天价,千万贯以上吧,毕竟太少了,金国也不会答应,而且枢相那么大方,也不会在金钱上和金国扯皮。至于空城,金国人口稀少,所到之处一定是掠夺财富,掠夺人口。既然金国军队已经占据幽云十六州,那即便是卖给朝廷,也会先掠夺人口的。”
“千万贯,空城?”官家最终还是压抑住了内心的怒火,毕竟这些只是刘正龙的猜测,并不是现实。他话题一转问道:“西夏派来使者,希望可以接李乾顺回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现在的西夏内部已经不再是势均力敌的三国杀,而是舒王李仁礼和濮王李仁忠的龙争虎斗,这种局面对于我们大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可是一旦李乾顺回去了,就会迅速平定二王之争,一旦舒王和濮王被镇压,那么西夏就进入覆亡的倒计时。不管李乾顺用什么办法,最终的结果都是西夏内乱不止,不战而亡。被俘之后的李乾顺已经被吓破胆了,可以说谁都不相信,会陷入猜忌之中,而做过俘虏的皇帝,注定会成为空壳,再也无法掌控整个西夏,那么大宋可以不战而胜。”
“朕也是这么想的,这样吧,你出任西北宣抚使,去送李乾顺回国吧,希望如同你所说,李乾顺回去,西夏就会覆亡,朕也不愿意再挑起战争了。”
“臣遵旨。”
刘正龙知道官家不是不愿意挑起战争,而是不愿意自己掌兵权,生怕自己会学习宋太祖黄袍加身。
突然,官家想起一个问题,他开口问道:“你应该是西夏濮王李仁忠的女婿,你真的会对老丈人下手么?”
“臣是大宋的臣,是天子门生,在臣的眼里,只有忠君爱国,大宋的敌人就是臣的敌人,陛下指向哪里,臣就杀向那里。别说是西夏濮王李仁忠,即便是潘家,只要是官家要将其铲除,臣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可惜,你出身不好,要不然朕都想招你做驸马,好了,你准备去吧,去西夏期间,把开封县的事务安排好,另外征北的军饷也不能拖沓。如果真的出现了天价赎回幽云十六州的话,这笔钱应该从哪里出呢?”
刘正龙知道官家想宰白鹅,分明是让自己出,可是自己出也不是不可,那样官家不会心疼,满朝文武也不会痛恨童贯,王黼。
沉思了片刻之后,刘正龙说道:“王相公应该有主意,他说怎么出,就怎么出。”
“好吧,你先下去。”官家觉得王黼肯定会让刘正龙出,只不过是多了道手续而已,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出了皇宫之后,刘正龙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回到了潘府,拜见潘旭,潘景,潘礼三兄弟。
听刘正龙说完之后,潘景不解地问道:“阿龙,你明明可以率队出征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为什么还坚持让童贯带兵呢?”
“我率军出征的话,那就印证了之前官家的决断是错误的,用人不当,识人不明,这很容易激怒官家。况且,我如果一直给官家的错觉就是战场上指挥作战,那就会成为狄青第二,况且我背后有潘家,恐怕北征回来之日,就是我被罢官之时,那个时候,潘家也会受牵连。最要紧的是北征的胜捷军都是童贯一手带出来的,我也指挥不动呀,过去估计依旧是惨败,还不如继续童贯掌兵,这个黑锅让这个老贼背好了。”
还是年轻的潘礼反应快,他理顺之后说道:“很显然,阿龙是要扎根西北,意图江南。至于北线如何,就不去理会了。这次接着西夏的事情,趁机牢牢地抓住西线那些将门,然后南下平定方腊,最终在江南站稳脚跟。不管金国会不会杀到京城,朝廷都没有办法从阿龙手中把军队收走了,说白了,最差也是隔江而治。”
“三叔说得不对,金军百分百会南下入侵中原,京城也注定守不住,至于皇帝陛下能不能抽身出来,那就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