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围城再打援 4700字章节(3/3)
大明、大顺和大清分庭抗礼,甚至一统天下,这点人马就显得远远不够用。
因此10万人马派出之后,郑芝龙和郑芝莞,带着郑兴郑明等,在福建招兵买马,打造战船,铸枪造炮,或者从东洋和南洋各地购买枪炮子弹,他们当然有条件,有战船,另外他们有的是钱。
因此很快,左路人马和右路人马拿下了广东和浙江,这两路人马之所以所向披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旧明军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这两路大军都是精英。
左路军的统帅郑鸿逵武艺高强,带兵有方,他的先锋官是施琅,右路统帅郑芝豹也是智勇双全之辈,他的先锋官叫刘国轩。
其他的人不说单就施琅和刘国轩,听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他们俩有多厉害,谁人能敌?
因此短短的几个月,福建的郑家军就横扫了三个省,东南沿海一带,全都成了他们郑家的天下……
锦州城。洪承畴现在真的是江郎才尽了,想突破重围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眼前林毅给他摆的阵势跟当年宁锦大战时皇太极给他摆的简直是一般无二,那时他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被困了数个月之后,成了鞑子的俘虏,本想为国心忠落得一世英名,怎耐孝庄太后太温柔了,温柔得自己竟然抵不住,最后成了“贰臣”。
换主子对来说也不是像别人想的那么简单,像摊煎饼一样一反一正,反正自如,他曾经内心非常苦恼和纠结,后来他一咬牙既来之则安之,为鞑子当奴才也不错,照样能够位极人臣,锦衣玉食,反正现在陛下崇祯已经不在了,他这才挂帅就是想好好为新主子效力,以证明自己没有被皇太极看错。
可是天不如人愿,运筹帷幄之事黄了,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现在岌岌可危,眼前被困锦州城,如虎锁铁笼,这样还能撑多久?范公的以汉制汉不可谓不高明,但是这么久了,大西军和福建的郑芝龙好像动静都不大,姓林的仍然在城外歌舞升平,明军什么时候会退兵?看来等不到他退兵的那一天,我们全都成为城中枯骨了?
锦州的战况,难道皇上和孝庄太后不知情?因何迟迟无有援兵?义州城的兵将都瞎了不成?
洪承畴想着想直想骂娘,其实他冤枉了他的新主子和义州的兵将。
锦州的情况早就传到了大清京师,朝野震动,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长于短叹。
此前孝庄皇太后和多尔滚太相信洪承畴了,相信他能够化险为夷,另外还有义州可与锦州互为犄角,他们跟洪承畴当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能在锦州挡住大明铁蹄,为范公的“以汉制汉”大计赢得时机,林毅必然退兵。
可是范文程走了几个月,大西军的确杀出了四川,但是对大明威胁似乎并不大,另外福建的郑芝龙动静也不大,只是占据了东南沿海,离长江还远着呢。林毅似乎都没有感觉到,也就是说,现在的张献忠和郑芝龙对大明的威胁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大。
可是眼前,宁远已经丢了,锦州城危在旦夕,粮草估计早就断了,如果再不发救兵,锦州也必然被大明夺走。
宁锦防线决不能失,因此孝庄皇太后跟多尔衮商议之后,立即派出了援兵。
多尔衮在床上爬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能够下地了。
他们俩派出了尼堪和博洛两名鞑子的亲王,带着蒙古鞑子后满清鞑子一共又凑了4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师,来解锦州之围。
考虑到他们救援兵马不多,面对强大的林毅,为了更有把握,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又下了一道旨意,让义州的兵马立即出兵锦州,协助大清的援军来解锦州之围。
林毅在得到大清援兵来的消息之后,正在歌舞升平的他,立即撤了酒宴和歌舞,命令各营做好战斗准备,围困住锦州之敌,不准有一个漏网,然后他亲自带着女兵营和卫队营,向大清援兵开来的方向,迎了过去……【姻缘阅读:m.c6c7.com】